•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麥積山石窟保護邁入科學化階段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25-09-12

      甘肅天水9月11日電 (記者 丁思 李亞龍)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保護研究室副主任胡軍艦11日在甘肅省天水市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采訪時介紹說,歷經80余年,麥積山石窟保護已從最初的看管型保護、搶救性保護,邁入科學系統的整體性保護階段。

      截至目前,在現存的221個洞窟中,其中169個洞窟有雕塑和壁畫,已完成80個洞窟的整體保護修復,30多個洞窟正在實施保護工作;完成8個典型洞窟和大型洞窟的數字化工作,累計數據量達3.15TB。

      當日,“東方微笑 跨越千年——麥積山石窟保護歷程展”在天水開幕。展覽設置“東方微笑”“跨越千年”“潛心護寶”“共同守護”4個單元,通過歷史照片、三維影像、沉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講述了麥積山石窟千年營建歷史和80余載保護傳承利用故事。

      麥積山石窟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十六國后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個朝代的不斷營建與修繕,規模宏大,時代序列完整?,F存窟龕221個,泥塑及石雕造像3938件10632身,壁畫1000余平方米。

      胡軍艦介紹說,麥積山石窟保護工作始于1941年,主要涵蓋塑像、壁畫等文物本體,以及崖體、棧道等文物載體的搶險加固和全面更新。如今,該工作由搶救性保護向預防性保護過渡,啟用監測預警平臺,對石窟寺文物本體、洞窟微環境、崖體穩定性、游客流量、大環境等進行實時監測,構建起“人工巡檢+無人機監測+電子設備預警”的立體化保護網絡。

      2017年,甘肅省政府將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整建制劃歸敦煌研究院管理。

      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未來,該院將繼續深化麥積山石窟在文物保護、數字化采集、石窟寺考古與雕塑藝術研究等領域的工作,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在不斷改善文物保護狀況的同時,深入闡釋麥積山雕塑的藝術價值,讓更多人領略這座藝術寶庫的永恒魅力。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