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無錫江陰發現包公雙面石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8-25



    無錫江陰祝塘鎮最近發現一尊包公雙面石像,此石像高五十六厘米,寬二十六厘米,同包氏宗譜上所記述的身穿長袍﹑腰束玉帶﹑神態威嚴的包公像進行對比,竟然如出一轍。
      據中新社無錫八月二十四日電,包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大清官﹑大忠臣,素以“包青天”的美譽而家喻戶曉,老百姓更習慣稱他為“包公”。包拯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九九九年,他雖為官祗是二品,在民間卻逾千年而享有盛名,至今不衰。

      不久前,無錫喜愛古物收藏的周森樹老先生去鄰近的江陰祝塘鎮文林辦事,偶然在一農戶家發現了被村民用來壓河邊鴨棚網的這尊包公雙面石像,引起了濃厚的興趣,并對此進行了考證。

      包公曾在河南開封做官,何以與江陰有淵源﹖據史料及江陰文林“包氏宗譜”記載,包拯之孫包欽于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年)自合肥隨駕南渡,避戰亂先到句容,后定居江邑西順鄉(今江陰文林)。民間更流傳著包公七世孫﹑南宋經學家包天麟為紀念先祖而刻制石像之說。發現石像的周森樹老人認為,這尊包公雙面像極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那尊石像,對研究包氏宗族的遷徙提供了一個佐證。目前,周森樹已將該石像妥善保管,并與當地有關部門接洽石像安置地點。

      江陰發現的包公像為什么是一尊雙面像,而且兩面的圖案各不相同卻又極其神似呢﹖據當地的包姓老人介紹說,在以前文林的包家祠堂里立有一塊包公的家訓碑:“后世子孫仕官,有犯髒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此間古物和收藏界人士稱,包公雙面石像正是包公對外清正廉潔,對內家教嚴明的一個明證,該石像的發現對于包公其人其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


    (信息來源:香港大公網)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