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土谷祠旁發現千年古墓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8-24]
去年8月7日,浙江省天目山路整治延伸到何家河頭村南端時,遇到了西溪濕地碩果僅存的廟祠——三方土谷祠。8月23日,三方土谷祠又出新聞:其原來的廂房旁挖出了一個可能是三國時期或漢代的墓穴。而該墓穴上方空地,已經規劃作他用,是保是留引起市民關注。
現場:施工挖出千年古墓
根據保護規劃,三方土谷祠的大殿原地保留,大殿前的戲臺已拆建成天目山路綠地,大殿后的廂房向后挪幾十米保留。21日,施工隊在原廂房位置施工時,無意挖出了幾塊漂亮的磚石。經杭州市歷史博物館考古科的專家現場鑒定,有發掘價值。
22日早上,考古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緊急發掘??脊趴茖<伊簩毴A撥開泥土,頗為期待地說:“這一帶是杭州一個古墓葬區域,說不定就有意外的驚喜?!?br/>
看到挖出來的磚石為青黑色,上面還有奇奇怪怪的花紋圖案。梁寶華分析:從墓穴磚的紋路和色澤看,這是一個三國時期到漢代的墓葬,屬于暴露在地表的磚石墓葬。初步看具有挖掘考古的價值。
梁寶華認為,根據以往經驗,像這樣年代久遠的墓葬基本被盜了,發現隨葬品的幾率很小。但是通過對墓穴磚石結構及材質的使用,可以為今人研究當時的習俗、時尚等提供許多線索,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
當地村民介紹,這里相傳是一個皇帝親戚的墓穴,但目前無法找到資料佐證。
古墓所在地東岳村的負責人表示,如果古墓有保護價值,可以進行保護。
呼聲:保護西溪濕地最后的古跡
原本緊挨著的三方土谷祠大殿和廂房被分割得老遠,大殿前的戲臺已經在天目山路整治中變成了綠地。據西溪文化研究會的專家介紹,被拆的戲臺是杭州歷史上記載的最大老戲臺,一年兩次的廟會都演戲,傳說上世紀30年代,梅蘭芳也曾在此唱戲。
土谷祠多年來一直由鎮老年協會的洪大爺和沈大爺義務管理。據老人介紹,大殿中的4根石柱、房梁、屋頂都是宋朝遷移過來的原物。大殿外還有一塊大石,上有四個馬蹄印,相傳為宋高宗趙構坐騎所留。大石旁一口古井,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村民至今仍在使用?!巴诔龉拍沟倪@片空地原是鄭家庵,也有五六百年歷史,拆遷的時候殘存的古石碑基石和扁額還遺留在空地上,這里傳聞要作汽車賣場?!?br/>
專家介紹,三方土谷祠是西溪濕地僅存的廟祠,被稱為“西溪民俗文化濃縮地”。目前大殿雖然保留下來了,但修復工作還沒有開始。大殿西南側屋頂有比較嚴重的傾斜。當地居民聽說空地下挖出古墓都十分激動,他們希望土谷祠能原樣保留,不要破壞它的整體性。
三方土谷祠,又稱三方土谷廟,俗稱三方廟,訛稱三方寺,坐落于西溪外圍保護地區——天目山路何家河頭村的南端,始建于南宋建炎年間,至今已有870多年歷史。解放初期,三方土谷祠尚占地18畝,祠內有旌功殿5間,外有戲臺一座,1958年戲臺相繼拆除,現僅存旌功殿5間,總建筑面積約380平方米。旌功殿原供奉林府君德勝明王塑像,另有趙構及座騎塑像一尊,留有4枚馬蹄印的塑像基礎石。西溪一帶曾經廟庵林立,但100多座廟庵而今都已不復存在,只剩下這間小小的土地廟,成為西溪濕地僅存的廟祠遺址。
三方土谷祠的社祀活動,或稱“廟會文化”,蘊藏著極其豐富、健康的民間文藝活動,特別是傳統的民間戲曲、民間音樂、民間體育等。三方土谷祠是西溪濕地民間文化的一個載體,對研究當地古樸淳厚的鄉情民俗具有重要意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