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西夏王陵神秘王朝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2-18



      “賀蘭山下古冢稠,高下如有浮水漚,道逢古老問我告,云是昔年王與侯”。明代安塞王朱秩炅的《古冢謠》,將一派王者風范躍然紙上。

      假如你有機會驅車于賀蘭山下,不經意間,兩座巨大的錐形建筑會突然撞入你的眼簾:碩大的土冢好似兩只巨型橄欖,一頭插入地底,一頭兀立于地面。遠遠望去,大氣雄渾,超拔壯觀,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格外醒目。這便是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舉世聞名的西夏王陵。

      位于銀川西郊約50公里的西夏陵區共有9座帝陵,270座陪葬墓,星羅棋布地拋撒在賀蘭山東麓三關口至泉齊溝一線方圓數十公里的灘地上。自1038年開國皇帝李元昊打出“大白高國”的國號,至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征滅,西夏立國189年,傳十帝。除八代帝神宗遵頊,九代帝獻宗德旺和未帝李(左目右見)死于成吉思汗滅西夏期間的1226、1227年,未及造陵外,太祖李繼遷裕陵,太宗李德明嘉陵,景宗李元昊泰陵,毅宗李諒祚安陵,惠宗李秉常獻陵,崇宗李乾順顯陵,仁宗李仁孝壽陵,桓宗李純祐莊陵和襄宗李安全康陵均見諸于史籍,當在陵區之內。由于戰爭中的殺戮和史料的匱乏(西夏無正史),使這個曾與兩宋、遼金并列稱雄,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統轄今寧夏、甘肅大部,陜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南部,縱橫西北二百余年,鼎盛一時的封建王朝在歷史上神秘地消失了。今人似乎只能從默然兀立的帝王墳冢和大批出土文物中,去遙想西夏王朝當年的輝煌。

      史載西夏陵園“仿鞏縣宋陵而作”,與早期西夏貴族“障水別流,鑿石為穴,既葬,引水其上”的原始葬俗完全不同。每座陵園都是一組完整的建筑群體,坐北朝南,呈縱向長方形。外轉四角筑有角臺,似為陵園四界標志;神墻外前方左右對稱的鵲臺、碑亭;月城兩旁并置石象生;內城四角均有角樓,四墻正中置門闕;內城中心前方為祭奠場所--獻殿,其后偏西處是高大兀突的五層或七層塔式靈臺。這種形制顯然受到了漢族封建文化的影響,是西夏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產物。歷經數百年風化,陵區地面建筑早已化為廢墟,碑刻、石象也破為碎片,惟有黃土夯筑的靈臺、鵲臺、角樓、神墻巍然屹立,似在默默地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前些年,游人在陵區內偶爾還能拾得一二琉璃殘片,而今已難覓蹤影。

      二十紀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寧夏考古工作者在西夏陵區挖掘了1座帝陵,4座陪葬墓,18座碑亭,出土的大量文物從不同側面反映了西夏時期鑄造、冶煉、石刻、制陶、手工藝、紡織等工藝技術水平。其中有兩件為為國寶級文物:鎏金銅牛和力士石碑座。關于石碑座的“性別”,一般認為凸肚者為男,垂乳者為女。對此,學術界尚存不同見解,有專家認為均系女性,理由是八十年代中國西夏學者出訪前蘇聯時帶回的《新對偶諺語集錦》(俄 ·夏互譯本)中有“母親阿媽傳俊裔,金色的肚子銀乳房”的謠諺,體現了當時西夏人的女性崇拜意識和母親負重形象,也是中國古代西北少數民族強悍、粗獷的精神風貌的像征。

      西夏文獻大多流落海外,這也是造成西夏文化“神秘’的原因之一。其中數量最多、最珍貴的“黑城文獻”現藏于圣彼得堡東方學研究所,是1908年至1909年間,俄國科茲洛夫探險隊在額濟納旗(時屬蒙古王爺所轄)發現后掠回俄國的。當時科茲洛夫驚呼“發現了一座圖書館”,運回俄國后共編得八千余號,實兩千余件。這批文獻90%以上為佛經,另有50多種世俗文獻,包括西夏漢譯典籍《孟子》《論語》《孝經》《辭書》《文?!贰锻簟返?;文書類有借據、當票、請調報告、假條等。為研究西夏文化提供了翔實、可靠的依據。

      與鎏金銅牛、力士石碑座同為“國寶”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一部由藏文譯成西夏文的佛經,共9冊。經考證,系世界現存最早的木活字雕片印刷品實物,是寧夏考古工作者1991年清理被不法分子炸毀的王陵附近的拜寺口西夏方塔時在廢墟堆中發現的。這一發現,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時間提前了100多年。前幾年,學界曾為西夏學在中國、在日本還是在俄羅斯發起了一場爭論,對此,寧夏文聯主席、著名作家張賢亮的見解是:國際友人都把西夏文化看作全人類共同的精神文化遺產,認為它不僅屬于中國,而且屬于世界。

      從古到今,西夏王陵一直為盜墓者所覬覦。明清以來,幾乎每座帝陵前都留下了盜墓者的足跡,一般是從墓室前5米左右處垂直打洞,盜挖國寶。以3號陵(據推測為元昊墓)前的盜墓坑為最多,深長處達10米?!拔母铩逼陂g,考古工作者開掘8號陵時在墓中發現一具尸骨,但不是皇帝,而是盜墓者。去年朱镕基總理視察寧夏時發現王陵破壞嚴重,親自批款上千萬元,命令文管部門加強保護。日本駐華大使館一秘曾站在王陵腳下感慨:“我上小學時就從課文中知道了西夏,我當時就對它充滿神秘和向往”。一位德國外交官在王陵前驚嘆:“我這一趟沒有白來,我看到了東方金字塔!回去以后一定好好宣傳,讓更多的人來寧夏看一看”!
    來源:文藝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