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靈寶西坡考古獲重大突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8-12]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在三門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靈寶市文物保管所和陽平鎮政府的大力協助下,對河南省靈寶市西坡遺址進行了第五次發掘,發掘面積1360平方米,揭露仰韶文化中期墓葬22座,發現并確認了遺址北壕溝的結構和走向。
西坡遺址位于河南省靈寶市陽平鎮西坡村西北,坐落于鑄鼎原南部。遺址東、西兩側分別為沙河的支流夫夫河與靈湖河,海拔456-475米,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2000年10-12月、2001年3-5月、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2004年4-7月,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四次發掘,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約6000-5500年)特大型半地穴房址的發現尤其引人注目。2004年10-12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全面鉆探,初步探明了遺址的墓葬區及南、北壕溝的大體位置。為進一步了解遺址的整體布局、特征與性質,此次重點對遺址的壕溝和墓葬區進行了發掘。
壕溝的發掘地點位于遺址東北部,發掘面積120平方米。為了解壕溝的結構和走向,發掘首先開挖了一條2x35米的南北向探溝,然后在探溝西側、壕溝南北邊沿布設了兩個5X5米的探方。發掘表明,壕溝開口于西周文化層下,距地表深約2.2米。就解剖的部位看,壕溝口部寬約19.2米,從口部南北兩邊向下,溝壁呈約30度的緩坡,至溝寬度約13米處向下呈約75度的陡坡,底部寬約9米,溝深約5.2米。壕溝接近東西走向(西稍偏北或東稍偏南)。溝內堆積共計16大層,自上而下分別包含了廟底溝二期、仰韶文化晚期和中期的文化堆積,其中以仰韶文化晚期的堆積最為豐厚,仰韶文化中期的堆積次之,廟底溝二期遺存最少。溝內填土中的包含物以陶片為主,石器和動物骨骼等遺物少見。另外,在溝底中間部位有一條寬0.80-0.95米、深0.38米的東西向小溝,溝壁較規整,向下斜壁內收,呈圜底,因東、西兩邊延伸至探溝外,故總體長度不明。小溝內堆積有密集的殘石器、石塊和陶片。根據文化堆積及其包含物初步判斷,壕溝的始建年代不晚于仰韶文化中期中段,與以前揭露的特大型房址的年代相近,屬于該遺址的早期階段。
墓葬區位于初步探明的遺址南壕溝以南約130-150米處,發掘面積1240平方米,揭露墓葬22座。就此次發掘看,墓葬似乎成排分布,但排列不甚規整,墓間距也較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無葬具,均為單人仰身直肢葬,除一座墓墓主頭向南且無二層臺外,其余墓主均頭向西或西略偏北,南北兩側都見生土二層臺。個別墓葬有近似長方形的腳坑,用來放置器物。
墓葬填土以黃花土為主,并摻有紅褐色土和青灰色草拌泥。部分墓葬二層臺之間的墓室由一層草拌泥封蓋。填土中所采集到的包含物(主要是碎小陶片)均出自紅褐色土中。部分墓葬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隨葬品。不同質地的隨葬品放置位置有所不同。陶器均集中放在死者腳部;骨器多數置于死者頭部,少數見于手臂兩側和腳部;玉石器多葬在死者頭部右上方,個別見于手臂兩側。陶器多數為紅陶,少數為褐陶;基本組合是小口瓶(壺)、釜灶組合、缽和直口折腹小平底器(器名待定);陶器多似專門用來隨葬的明器,燒制火候低,多數器型較為罕見。石器有帶孔石鏟和不規則形石塊。骨器包括簪、錐、鐲、匕、筒狀器等。玉器形制相近,主要為帶孔鉞。依照規模,墓葬可大致分為大、中、小型墓。大型墓長3.05-3.95、寬2.25-3.60米;中型墓長2.5-2.9、寬1.4-2.3米;小型墓長1.8-2.25、寬0.6-1.2米。大型墓如M8,長3.95、寬3.09、深2.35米;中型墓如M10,長2.6、寬1.87、深0.54米;小型墓如M1,長2.05、寬0.95、深0.60米。除一座幼兒墓隨葬器物較多,可視為特例外,一般來講,規模較大的墓葬,隨葬器物較多。根據目前對隨葬陶器特征的初步判斷,這批墓葬很可能是仰韶文化中期偏晚階段的遺存,距今5500年左右。另外,據發掘和鉆探的結果初步判定,這批墓葬的所在位置很可能接近墓地的東部邊沿。
壕溝和墓地的發現,首先為了解西坡遺址的文化內涵、規模和聚落內部形態提供了新的資料。如果說考古調查鉆探得出的40萬平方米遺址面積,僅僅是一個模糊的規模概念,那么壕溝及墓地的確認則清晰地展現了聚落的基本布局與規模,對進一步認識西坡遺址在該地區同時期聚落群中的地位及仰韶文化中期的聚落形態具有重要價值。壕溝堆積中仰韶文化中期偏晚階段遺存的發現表明,壕溝自興建至廢棄的時間跨度并不長。壕溝堆積中廟底溝二期文化遺存的發現,為遺址增添了新的文化內涵。其次,墓地的發現為認識仰韶文化中期的埋葬習俗與社會制度提供了十分珍貴的資料。墓葬規模及隨葬品出現明顯差異表明,中原地區的史前社會結構很可能從仰韶文化中期開始出現了意義深遠的復雜化傾向。這對于探索中原古代文明的起源、特點、進程與動因,具有重大意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