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發現北宋初年冶銀碑文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7-12]
江西金溪縣日前發現一道北宋初年冶銀石刻碑記。這一發現為研究金溪建制沿革、南唐歷史以及江西開采銀礦提供了實物史料。專家稱,江西有多處礦冶遺址,但發現這種實物性的文字記載尚屬首次。
金溪縣城東門外1.5公里處有一座羊石山,古稱“白面塢”。清代文獻記載:“白馬塢距縣東一里,與金窟并高,有石白色而卓立,號白面虎。南唐李煜開采銀場,上有銀坑記,字劃漫滅。一作白面塢?!?br/>
這次發現和這條史料相符。碑文刻在一塊巨大的巖石上,題為《金溪場銀坑記》,全文195字,字大如拳,楷體帶隸意,有唐代書法家歐陽洵的書風。
碑文刻于開寶二年(969年),至今已逾千年。專家介紹,碑文至少說明了三個問題:其一,開寶二年金溪還沒有建縣,而稱“金溪場”。其二,金溪場采銀似乎在唐代長慶、寶歷年間已經有過,后乏利而廢,到南唐后主李煜時,于干德、開寶年間又復始采冶﹔開寶二年,金溪乃至整個江西省仍屬南唐版圖﹔其三,反映了遠古以來至宋初時期人們對銀礦生成的認識。
鑒于這塊冶銀碑文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和科研價值,目前當地政府正在積極申請作為江西省級保護文物加以管理。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