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角余料再現中國古玉石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6-14]
本是無人問津的玉石邊角余料,經過岫巖人朱萬發的超聲波玉件生產線打造后,搖身一變成了我國古代各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玉器作品。昨日,在朱萬發工廠的展臺中,新石器時期的人面飾、紅山文化的太陽神、商朝的玉人等近百種復古玉件再現了中國的古玉石文化。
朱萬發從事玉件生產已經有十多年了。原本他做的也是些普通的玉件,但隨著對玉器行業認識的不斷加深,他漸漸覺得那些恭喜發財、子孫萬代之類的普通玉件題材太庸俗,做一些能夠反映中國玉石文化的玉件更有意義。
朱萬發在資料中發現,從古至今留下來的經典玉石作品做工都特別精細,人工在短時間內很難做出來。因此朱萬發便想通過機器來代替手工雕刻。在岫巖科技局的幫助下,經過一年的研究,朱萬發終于掌握了超聲波生產玉件以及復古技術。為了增加作品的藝術品位,他又到沈陽魯迅美術學院請專家專門搞設計,最終通過超聲波機器生產出酷似古代玉件的產品。
僅玉璧一項,朱萬發就做了五種,有戰國的天蠶璧、清代皇帝祭天用的谷紋璧、漢代的蟠螭璧等玉璧都是當時最經典的作品。為了合理利用玉石資源,朱萬發把目光鎖定在岫巖玉石的邊角余料上。經營了十多年的玉器,他深感玉器生產對玉石的浪費太大。他告訴記者,市場上的玉件基本上都得用好玉石去磨制,而在磨制過程中,有時磨成玉件的玉石還不及原玉石的十分之一,而剩下的玉石則大部分被扔掉了?!拔椰F在這個技術就是把這些本來很好的邊角余料重新利用起來,而且通過復古的染色技術后你絲毫看不出痕跡?!敝烊f發說,現在岫巖玉石資源越來越少了,因此只有搞精深加工,才能讓有限的玉石資源創造出更大的效益。
從今年2月份起,朱萬發的復古玉件已經打入了上海、北京、南京、西安等各大城市,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一位上??蜕陶f,許多外國客人特別喜歡中國的玉石文化,因此這些復古玉件特別受到他們的歡迎。
鞍山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