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彩石浮雕屏畫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5-18]
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遼都博物館眾多藏品中,有一件罕見的天然彩石浮雕屏畫。該畫原系巴林左旗末代扎薩克色丹札拉旺寶王府舊物,入藏已有50多年,至今保存完好無損,近日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這件彩石屏畫高49厘米,寬34厘米,厚1.5厘米,系紫褐色頁巖材質,由于大自然的奇妙造化,該石表面、內里及層間色澤各不相同。該畫表現的是古代漁翁、樵夫、農民、學生等行業從業人員的勞動生活場景,說明自古以來社會即有不同分工,寓意每個社會成員都應各司其職,盡心盡力,做好自己那份工作。讀其畫意,可稱其為《漁樵耕讀》圖。
古代藝術家根據石層間的不同色澤而布局施刀,所雕景物異彩紛呈:橘黃的山巒、灰綠的樹木、紫褐的天空;遠水、突巖、巨石;米黃的人物、寶塔、樓閣、亭臺、水榭;粉綠的遠山、耕地、流水。整個畫面遠近虛實,層次分明;色彩絢麗而沉著穩健,加之精工雕琢,著意打磨,屏畫玲瓏剔透,光潤可愛。
經專家考證,定其為清代乾隆中期的石雕工藝品,距今已有230多年歷史。這件彩石浮雕《漁樵耕讀》圖,是研究中國石雕工藝發展史、研究清代石雕工藝特點的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