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博物館接到群眾報告稱位于江蘇淮安市市中心的財富廣場工地發現古代墓葬,隨即派人進行了調查,初步確認是一處六朝家族墓地?;窗彩胁┪镳^對此處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共發掘墓葬14座,出土各類文物20多件。
14座墓呈雁陣式排列,墓向在160°—180°之間,墓與墓之間相距50—80厘米,由東向西依次排開,墓葬均為長方形單室券頂磚室墓,由短斜坡墓道、墓門、墓室組成,建筑設計合理,布局規范對稱,墓道長200—300、墓室長280—340、寬140—240、高120—160、墓頂距地表700厘米左右,墓壁均以“三順一丁”組磚上砌,2或3組后以3層平磚及楔形磚上砌起券。墓門構筑同樣采用雙磚“三順一丁”或“二順一丁”2—3組疊砌,丁磚采用楔形磚寬窄結合豎砌而成,其上平磚順砌至頂,頂上再鋪楔形磚壓券。墓葬一般都有1—3個近方形壁龕,位于墓室左右后壁丁磚上,左右壁龕對稱,后壁壁龕位于正中。墓室底部鋪斜“人”字形地磚。
M1為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墓,位于墓群最東面,墓室四壁均采用雙磚疊砌而成,墓室長340、寬240、高160厘米,墓壁四組三順一丁后起券,丁磚兩頭均模印有圓形蓮花紋飾,墓室左右兩壁砌置有4個對稱的壁龕,后壁中部砌有一個壁龕,墓底鋪斜“人”字形地磚。
M4M5、M6M7為2對夫妻合葬墓,4座墓葬兩兩連為一體,墓壁之間有小型券頂甬道相通,在甬道中部有木質痕跡,可能為一扇小門。在M6底部清理出一段腐朽木頭,應為棺具。墓葬砌法和其他墓葬無異,只是墓室內的磚為灰黑色,可能是墓室經過煙熏處理過。
這批墓葬在清理中均不見人骨,在M1中發現了鐵質棺釘和幾塊炭化較嚴重的木塊,這些應為棺具殘留物。此次發掘共出土青瓷器20多件,器形有四系盤口壺、四系罐、平底小碗以及灰陶四系罐。這些隨葬品擺放比較有規律,一般是在墓室前面擺放一壺或一罐加一小碗,墓室后部緊貼墓壁放置一平底碗,一座墓基本出土3件器物,器物釉色較好,保存狀況不錯。出土幾枚錢幣,但銹蝕嚴重,目前無法辨認釋讀。
在六朝墓群東北50米處,還清理了一座西漢墓,墓葬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向95°,長260、寬150、深230、墓底距地表800厘米,木質棺具已經炭化,根據痕跡判斷棺具長240、寬120厘米,出土灰陶壺2件、灰陶立耳鼎3件、黑陶罐1件,灰陶盒1件、灰陶鈁1件。
此次墓群的發現在淮安城區尚屬首次,這為研究淮安地區六朝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
(胡 兵 孫玉軍 王 劍 尹增淮)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