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200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揭曉(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4-20





    6、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

      時代:春秋戰國

      發掘單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無錫市錫山區文管會

      考古領隊:張敏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規律,并將墓葬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國貴族的5個等級;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隨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長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國貴族墓葬,是僅次于紹興印山越王墓的越國第二大墓,分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還用木板隔成南北側室。該墓共隨葬各類器物1100余件,大多為精美絕倫的成組成套的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為止江浙一帶所發現的最高等級的越國隨葬品的風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樂器堪稱龐大的地下樂器庫,既有中原式甬鐘、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寧、鐸、鈴形器,還有以往從未確認的缶,樂器的數量和品類可與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劍飾,亦有佩玉,而成雙成對的“五璜佩”,當為春秋戰國時期最高等級的配飾;尤其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玻璃釉盤蛇玲瓏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與中外文化交流的難得材料。

      鴻山貴族墓地的時代為戰國早期,即越國最強盛的越王勾踐時期,出土文物豐富,等級差別明顯,是繼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對越文化及越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7、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

      時代:十六國時期

      發掘單位: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領隊:田立坤

      2003年,遼寧省朝陽市政府對朝陽市老城區內的北大街及周邊地區進行拆遷改造,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改造工程,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工作。從2003年7月—2004年12月,共發掘11個地點,發掘面積1萬余平方米,揭露出多處十六國時期至清代的重要遺跡,出土了包括北燕紀年陶甕在內的大量重要遺物。其中3號地點即朝陽北大街城門遺址的發掘,是本次考古工作最大的收獲之一??脊虐l掘表明,這座門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徹底廢棄于元代,共經歷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遼和金元6個時期的建筑和改建,歷時1000余年,這在我國城市考古中是極為罕見的發現。三燕時期的城門是首次在朝陽城內發現,其門道結構保存完好,建筑風貌獨特,為研究十六國時期北方城市的城門形制提供了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這座城門遺址位于朝陽老城區的中軸線上偏北處,根據其位置判斷,應為三燕龍城宮城的南門,這為研究三燕龍城的布局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坐標點。尋找和確定三燕都城龍城遺址,是十六國時期考古的重大課題,也是遼寧西部地區歷史時期考古的一項主要任務,雖不斷有有關遺跡現象顯露,但都較為零散。此次考古發掘有較好的解決,為遼寧城市考古積累了經驗,是學術上的一次突破。

        

      8、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

      時代:五代十國

      發掘單位: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領隊:馮永驅

      2003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興建廣州地區高校新校區(廣州大學城),選址廣州市蕃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3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島上文物進行全面調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對施工范圍發現文物的地點進行考古勘探和搶救發掘。分別在小谷圍島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崗和大香山發現2座南漢時期的磚室大墓,經發掘考證,為南漢的德陵和康陵。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于嶺南的一個獨立王朝,前后經歷了55年的時間,其疆域最大時包括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貴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嶺南地區繼南越國之后的第二個地方政權。此次發現的南漢德陵和康陵,是南漢考古的重要收獲。經發掘,德陵雖未發現陵園建制,且墓室被盜,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屬官窯制品無疑。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實物資料??盗臧晕谋陌l現,不僅明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還更正了《蕃禺縣志》等文獻史志對德陵和康陵的錯誤記述,解決了歷史懸案??盗晔瞧駷橹顾l現的這一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圍垣四隅雙角闕和陵前設廊式建筑的建制也與歷代陵寢制度有所不同。將為研究我國古代陵寢制度的發展,提供新的材料。

        

      9、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

      時代:南宋

      發掘單位:杭州市文物保護管理所

      考古領隊:杜正賢

      為配合浙江杭州市萬松嶺隧道東接線(嚴官巷段)的道路建設,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對嚴官巷的南北兩側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共計1200余平方米,發現了南宋時期的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墻、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跡。嚴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約400、北距南宋太廟遺址約100米,是一條長不過200、寬約5米的小巷。

      南宋臨安城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封閉式的里坊布局轉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嚴官巷地處南宋臨安城遺址的核心地帶,與南宋皇城遺址、太廟遺址和三省六部遺址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發掘發現的遺跡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墻、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僅種類多,而且保存較好,這在臨安城考古中極其罕見。特別是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遺跡,從而確定了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而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及河道遺跡的發現,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體系布局的典型實例,也是南宋臨安城的最大特點,對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10、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

      時代:清~民國

      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考古領隊:陳德安

      2002年,四川綿竹劍南春集團進行綿竹市棋盤街兩側第一生產區拆遷工程,為配合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的維修、整治工程,2003年4—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和發掘。2004年8—11月,再次在“天益老號”酒坊西南側進行了發掘?!疤煲胬咸枴本品贿z址位于綿竹市棋盤街傳統釀酒作坊區,其保存和延續了傳統釀酒生產工具及其工藝流程,是一處較為全面體現劍南春傳統酒文化的典型老作坊。

      2年共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清理出土一大批和白酒釀造工藝密切相關的遺跡現象,包括水井、酒窖、爐灶、晾堂、水溝、池子、蒸餾設施、路基、糧倉、柱礎和墻基等類,初步了解到酒坊群布局配套設施齊備、遺跡保存完整。揭示出遺跡表明從原料浸泡、蒸煮、拌曲發酵、蒸餾釀酒到廢棄用水的排放等釀酒工藝全過程,工藝流程遺跡比較完整,是一處保存較好的酒坊街區遺址,遺址年代為清代——民國。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的發掘是一次重要考古發掘,其規模之大,釀酒遺跡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