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入選2004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4-18]
4月17日下午,2004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名單在北京正式公布,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赫然位列于名單的第八位。這是廣州連續兩年和該獎項無緣之后,再度成為中國考古界注目的焦點。作為項目申報者的廣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馮永驅和全洪不約而同長出了一口氣。
廣州市文化局文物處負責人聞訊后表示非常高興,他認為,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之所以能夠在21個強勁對手的競爭中成功脫穎而出,得益于兩個因素,一是申報材料的細致周到,二是考古發現科研價值的地域唯一性。
據了解,這是1991年開始評選“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以來,廣東第六次入圍,也是廣州第四次入選。有關人士認為,這充分說明了廣州作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確實是實至名歸。
“2004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評選揭曉 廣州南漢二陵赫然在列
17日16時,北京,“2004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名單正式對外公布,廣東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赫然位列于名單的第八位。這是廣州連續兩年和該獎項無緣之后,再度成為中國考古界注目的焦點。作為項目申報者的廣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馮永驅和全洪對視一眼,不約而同長出了一口氣。
廣州市文化局文物處負責人聞訊后表示非常高興,他認為,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之所以能夠在二十一個強勁對手的競爭中成功脫穎而出,得益于兩個因素,一是申報材料的細致周到,二是考古發現科研價值的地域唯一性。
據了解,這是1991年開始評選“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以來,廣東第六次獲得該榮譽,也是廣州第四次出現在名單上。有關人士認為,這充分說明了廣州作為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確實是名至實歸,廣州是有根底的城市。
“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從1991年開始評選至今,已經連續堅持了十四年。它不僅是中國考古界最權威的非政府獎項,同時也成為中國考古界交給世界關于年度最高成就的一張答卷。該獎項的評選和相關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等國內文物界權威機構主辦。2002年-2 003年,國家文物局共批準了考古發掘項目1100余項,因此入選“十大發現”
必須經過異常慘烈的廝殺。各省為了爭奪這一榮譽所進行的無硝煙戰爭也愈演愈烈到了白熱化階段。
“十大發現”的申報主要以單位申報和專家推薦兩種形式入圍,其中專家推薦主要以中國文物報上的公開報道為依據。參加評選的專家指出,入選“十大發現”由許多因素決定,一方面是對當年度重要學術成果的一種社會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對文物工作的促進。主辦方認為,雖然不能否認存在一些“要獎”的現象,但評選過程不是商業化的,相對還比較公正。他們也希望通過這一獎項的評選,提高大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普及文物知識,成功讓考古走向大眾。而年度“十大發現”越來越多地獲得關注,正在把主辦者的初衷變成現實。
然而,關于這個獎項也存在不少爭議。有一方面的意見認為:“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本身是心態浮躁的體現,是對現在社會上各種“十大”評選的跟風,是對功利社會和傳媒界的一種獻媚。因為考古發現的價值,需要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經過多種因素的綜合考量,才能夠下初步判斷,但現在一年搞一次評選,是對考古發現的快餐消費。另一種意見則更多地來自業內人士??脊沤绻J,考古發掘是對古代遺跡埋藏在地下相對穩定的平衡保存狀態的一種破壞。而中國的考古已經處于超世界水平。在這樣的情勢之下,用評選“中國考古十大發現”刺激各省考古界和民眾的獵奇心理和文物消費熱情,是否會造成相應的負面效應,尚屬懸念。
南漢二陵發掘情況概述
南漢二陵2003年2月,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廣州市委、市政府決定興建廣州地區高校新校區(廣州大學城),選址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3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島上文物進行全面調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對施工范圍發現文物的地點進行考古勘探和搶救發掘。分別在小谷圍島西部北亭村的青崗和大香山發現2座南漢時期的磚室大墓,經發掘考證,為南漢的德陵和康陵。南漢是五代十國時期割據于嶺南的一個獨立王朝,前后經歷了55年的時間,其疆域最大時包括今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貴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嶺南地區繼南越國之后的第二個地方政權。此次發現的南漢德陵和康陵,是南漢考古的重要收獲。經發掘,德陵雖未發現陵園建制,且墓室被盜,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廣州第一次發現如此眾多的五代瓷器,屬官窯制品無疑。其胎質堅硬,釉色青中閃灰,晶瑩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為研究五代十國陶瓷器提供了實物資料??盗臧晕谋陌l現,不僅明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還更正了《番禺縣志》等文獻史志對德陵和康陵的錯誤記述,解決了歷史懸案??盗晔瞧駷橹顾l現的這一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圍垣四隅雙角闕和陵前設廊式建筑的建制也與歷代陵寢制度有所不同。將為研究我國古代陵寢制度的發展,提供新的材料。
廣州大學城南漢二陵發掘項目領隊馮永驅
與其說是榮譽,不如說是鞭策
記者:您對南漢二陵入選“2004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是胸有成竹,還是非常驚喜?
馮永驅:談不上胸有成竹,也不見得很驚喜。在最后結果公布之前,我敢說沒有一個人能夠拍胸脯保證花落我家。我們開了兩天的材料匯報會,發現幾乎每一份申報材料都非常細致,非常有說服力,競爭異常激烈。廣州南漢二陵入選可以說非常幸運。但我也并沒有特別驚訝,因為南漢二陵的考古發現價值是所有人不能忽視的,它值得全中國和全世界的矚目。這也是我們提出申請,并層層申報,始終不放棄的最大動力和原因。
記者:我知道這次二十二個入圍參評項目都獨具特色,您認為是什么原因讓廣州勝出呢?
馮永驅:這個發現在歷史、科學、藝術等方面的綜合價值,在全國來講都可以獨當一面。同時,它對于考古學科的建設是一大鼓舞。對于全國的考古歷史而言,南漢王朝始終非常神秘,地下資料亟待拓進補充,那么這個發現對于研究南漢王朝的歷史作用之大,現在無法確切指明。我想,評審團是綜合考量了許多因素,最后將這個榮譽給予了廣州南漢二陵。這是全國文物界對廣州文物工作近年來取得成就的肯定。南漢二陵位于大學城的核心區域,它們在發掘和現場保護等方面都得到了市政府和文化局、省內外專家和其他相關方面的大力支持??陀^地評論,這里的工作做得相當好。
記者:這個獎項的獲得對這個發掘工作有什么意義?
馮永驅:這個獎項在我看來,與其說是榮譽,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是一種鞭策,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把南漢二陵發掘的后續工作,制定一個明確完善的保護方案,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處理好大學城建設和文物保護的關系。這個方案,在這個獎項頒布之前,已經在著手進行,但這個榮譽的獲得,就使保護工作顯得格外重要,規劃的完稿和實行成為一個必須立即納入日程的項目。
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
我對南漢二陵獲高度評價從不懷疑
記者:您說您是在當天的新聞聯播中獲知這個消息的,您當時的心情怎么樣?
麥英豪:充滿喜悅充滿感激。但我要說我早有心理準備,南漢二陵發掘過程中,就不斷有考古界的權威人士聞風趕來,很早就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可。
國家文物局的許多專家主動向考古隊建議,這個發現應該列入“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有關領導還專門指示要好好準備材料,備選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越王墓是南漢國最典型的歷史見證,而南漢二陵則是南漢國最重要的標志性史跡,受到多大的關注都不為過。
記者:您見證了廣州的考古發掘一次又一次名列“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您怎么看這種榮譽呢?
麥英豪:廣東六次名列“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而有四次發現在廣州,這讓廣州在全世界范圍內打響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文物考古需要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我感謝媒體的宣傳。
其余九大考古發現
1、河北易縣北福地史前遺址新石器時代
史前村落遺址,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遺址之一,處在新石器時代中原、北方、山東三大文化區之間的夾縫交界地帶,文化地理關鍵,是研究三系統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重要地域。2003-2004年度的發掘,發現了3個階段的新石器時代遺存,其中北福地一期遺存是此次發掘最重要的發現,其年代與磁山文化、興隆洼文化的年代大體相當(公元前6000-5000年),在地域上填補了此2支文化之間的空白。遺址中發現大量的房址、灰坑、還發現了祭祀場遺跡,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遺物,特別是發現了大量刻陶假面面具,是目前所見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作品,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術提供了重要新資料。
2、山西芮城清涼寺墓地新石器時代
芮城清涼寺墓地屬于寺里——坡頭遺址(即“坡頭遺址”),遺址最早發現于1955年、1965年,屬新石器時代廟底溝二期文化,墓地總面積近5000平方米。2004年的發掘共清理墓葬262座,墓葬排列有序,南北成行,東西成列,同時也存在著比較復雜的打破關系。墓內共出土玉璧、玉鉞、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對詮釋中原的核心地區的復興歷程具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對中原地區文明起源及與此相關的學術課題研究也將有所助益,是近年來少見的重要發現。
3、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夏商
2004年偃師二里頭遺址宮殿區發現了宮城城墻以及大型夯土基址、車轍、綠松石器及其制造作坊等重要遺存。發掘確認宮城平面略呈長方形,面積約10.8萬平方米。宮殿區內已發掘的大型建筑基址達9座,最新的發掘結果表明,其中至少存在2組具有明確中軸線的建筑基址群。二里頭遺址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跡??v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方正規矩的宮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周密規劃、布局嚴整的大型都邑。二里頭遺址的布局開中國古代都城營建制度的先河。二里頭文化四期正值一般認為的夏商王朝更替的關鍵期,上述發現為夏商文化分界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4、新疆若羌羅布泊小河墓地青銅時代
發現罕見的具有祭祀功能的泥殼木棺墓、墓地規格最高的木房式墓葬、成排布列的“木尸”墓。部分墓葬尸體、服飾、隨葬品保存較好,采集30多具古尸標本,出土數以千計的珍貴文物。遺存的時空關系基本廓清。它將在更寬的領域對周邊其它地區的考古產生影響。小河墓地的全面發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一個重要進展。
5、湖南寧鄉炭河里西周城址西周
發現、解剖并確認了西周時期的城墻,揭露2座大型人工黃土臺建筑基址,清理出2座可能為宮殿建筑的大型房屋遺跡。在城內外均發現了與城墻同時的壕溝線索,并對壕溝的走向、形成原因、溝內堆積情況及時代等進行了發掘。在城外臺地上發現清理了西周時期小型貴族墓葬7座,出土了大量青銅器和玉器。對研究湖南地方史、地方青銅文化和早期國家社會的形成等具有重大意義。找到了備受學術界關注的“寧鄉銅器群”所屬的考古學文化,為湘江流域乃至整個南方地區商周青銅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6、江蘇無錫鴻山越國貴族墓春秋戰國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戰國時期越國貴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規律,并將墓葬分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國貴族的5個等級;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隨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長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國貴族墓葬,是僅次于紹興印山越王墓的越國第二大墓,分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還用木板隔成南北側室。該墓共隨葬各類器物1100余件,大多為精美絕倫的成組成套的青瓷禮器、樂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為止江浙一帶所發現的最高等級的越國隨葬品的風采。尤其是具有特殊意義的玻璃釉盤蛇玲瓏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與中外文化交流的難得材料。鴻山貴族墓地的時代為戰國早期,即越國最強盛的越王勾踐時期,出土文物豐富,等級差別明顯,是繼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對越文化及越國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7、遼寧朝陽十六國三燕龍城宮城南門遺址十六國時期
發掘面積1萬余平方米,揭露出多處十六國時期至清代的重要遺跡,出土了包括北燕紀年陶甕在內的大量重要遺物。這座門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徹底廢棄于元代,共經歷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遼和金元6個時期的建筑和改建,歷時1000余年,這在我國城市考古中是極為罕見的發現。
尋找和確定三燕都城龍城遺址,是十六國時期考古的重大課題,也是遼寧西部地區歷史時期考古的一項主要任務,雖不斷有有關遺跡現象顯露,但都較為零散。此次考古發掘有較好的解決,為遼寧城市考古積累了經驗,是學術上的一次突破。
8、浙江杭州嚴官巷南宋御街遺址南宋
發掘面積共計1200余平方米,發現了南宋時期的御街、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道路、殿址、圍墻、河道、石砌水閘設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遺跡。嚴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區紫陽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約400、北距南宋太廟遺址約100米,是一條長不過200、寬約5米的小巷。南宋臨安城在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封建社會由封閉式的里坊布局轉變為開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遺跡,從而確定了南宋臨安城的中軸線。而御街橋堍和橋墩基礎及河道遺跡的發現,是中國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體系布局的典型實例,也是南宋臨安城的最大特點,對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9、四川綿竹城關鎮劍南春酒坊遺址清-民國
“天益老號”酒坊遺址位于綿竹市棋盤街傳統釀酒作坊區,其保存和延續了傳統釀酒生產工具及其工藝流程,是一處較為全面體現劍南春傳統酒文化的典型老作坊。2年共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清理出土一大批和白酒釀造工藝密切相關的遺跡現象,包括水井、酒窖、爐灶、晾堂、水溝、池子、蒸餾設施、路基、糧倉、柱礎和墻基等類,初步了解到酒坊群布局配套設施齊備、遺跡保存完整。揭示出遺跡表明從原料浸泡、蒸煮、拌曲發酵、蒸餾釀酒到廢棄用水的排放等釀酒工藝全過程,工藝流程遺跡比較完整,是一處保存較好的酒坊街區遺址,遺址年代為清代——民國。劍南春“天益老號”酒坊遺址的發掘是一次重要考古發掘,其規模之大,釀酒遺跡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發現,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來自:南方日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