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山西垣曲古城東關發現一件陶鼎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2-23


    本報訊 山西省垣曲縣王茅鄉下亳村的周正民先生,去年在垣曲古城東關西河灘里,采集到一件陶鼎,現在山西師范大學晉學博物館中展出。他寫了發現過程:“2004年8月27日,發現于古城東關Ⅳ區,陶鼎發現于水和淤泥中,當時我看到了一塊大陶片,感到很稀奇,就冒著危險下到水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搜找,找到了差不多所有的殘片,現唯缺一足”。黃河小浪底水庫蓄水時,淹沒了1983—198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發掘的古城東關Ⅳ區,水位下落后,遺址邊緣發生坍塌,這件陶鼎陷入河中。

    這件陶鼎,夾細砂灰陶略泛褐色,當為燒制過程中火侯不均勻形成的斑駁。尖唇,窄折沿,沿面略下凹,沿背稍鼓,小口,鼓腹,圜底,腹下部靠外有3個近圓狀錐足,各足上部飾一橫細密的鋸齒紋,足跟略殘,口徑15.2、腹徑26.2、腹深21、殘高26.7厘米。器表上有4種泥塑,一為“羊形”,整體作圓角豎長方形,為小羊爬坡狀,既形象又抽象。上為雙大犄角,側面刻有大嘴,下為上卷短羊尾;一是“花卉形”,邊緣似葵花,但花心橫豎兩刀切為一分為四,中部上鼓;一是“倒三角形”,乳釘構成倒等腰三角形;一是“三角紋”,乳釘構成等腰三角形。這些泥塑,分2層遍布整個陶鼎上,頸部有各3個“羊紋”、“花卉形”和“倒三角形”相間排列,鼓腹部有各6個“羊形”和“三角形”相間排列。

    《垣曲古城東關》報告中介紹,東關一期文化主要發現于Ⅳ區,共6件。表七為“東關一期典型單位陶器器形統計表”,依次為缽26.6%、罐23.4%、盆17.2%、器座9.4%、碗(小缽)和瓶均7.8%、鼎和器蓋均2.1%、壺1.6%、缸和盂器蓋1%??梢娞斩盗恐?,但特征顯明?!敖Y語”指出“……其中北首嶺中層的77T1H2木炭為距今6420±210年,77T1H3木炭為距今6445±195年,77T2:4木炭為距今6320±195年,與東關一期晚段的相對年代大體相當”。所以,這件陶鼎距今6500—6300年。東關一期文化屬于1991年調查發現的棗園文化晚期。晉南是棗園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

    翼城縣棗園遺址1991年調查沒有發現陶鼎。1999年發掘時,出土過少量但沒有能夠復原,在陶器比例上依然處于缽、盆、罐、瓶、壺之后。

    如此精美的陶鼎發現于棗園文化東南邊緣,從大的文化背景來認識,西部的老官臺—半坡文化沒有發現,東部的磁山·裴李崗文化、后崗一期文化及北辛—大汶口文化卻為基本組合。棗園文化位于其間,這就為晚于棗園文化的西陰文化產生途徑及文化結構,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文化的交流、傳播和影響是產生一種新文化的重要途徑。

    “羊形”、“花卉形”是何含義?圖案表現是宗教的,還是純藝術的內容?都需要多方面的討論。但由4種花紋排列可見,先民的數學已達到一定水平,幾何、等分運用得從容自由,祖先的智慧,令人贊嘆。

    這件陶鼎閃現出原始藝術的火花,它同陜西華縣泉護村隼面、鷹鼎,山西襄汾陶寺蟠龍盤,內蒙古翁牛特旗石棚山鳥形壺,河南臨汝閻村鸛魚石斧圖等陶器一樣,不可多得甚至絕無僅有。
    (田建文)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