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太湖西南地區史前文化演進過程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發現多種與花廳、好川形制相近的器類
本報訊 去年3月—今年1月,為配合農村土地平整項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湖州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湖州市千金鎮塔地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已發掘面積近3500平方米,發現并清理馬家浜、崧澤、良渚等時期的墓葬58座,馬家浜、崧澤、良渚、馬橋各時期的灰坑130個,良渚早期房址1座,出土陶、石、玉、骨、木、象牙器等文物800余件。
馬家浜文化遺存主要有灰坑與墓葬?;铱悠矫娑喑什灰巹t形,多數為堆置生活廢棄物的垃圾坑,出土有腰沿釜、鼎、牛鼻耳罐、甑、豆、側把盉等遺物。墓葬22座,呈排列有序的四排,集中分布在發掘區的西北部。由于該區域在先期的土地平整過程中已被推土機推到生土層,故墓葬原先的開口層位已無法確認,但個別墓葬間的疊壓打破關系顯示出這批墓葬原先當存在著開口層位上的早晚不同。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坑狹長,填土分黑褐色和黃褐色2種,從打破關系看,填黃褐色土的墓葬在入埋時間上早于填黑褐色的。墓內人骨大多保存較好,頭向均朝北,但葬式有俯身直肢、側身直肢、仰身直肢和側身屈肢等多種,面向多數朝西。多數墓葬無隨葬品,6座墓葬出土了包括玉玦、玉管、象牙椎發器、骨管串、骨匕、紡輪等在內的隨葬品。其中M56被馬橋文化灰坑H125打破,僅存頭部,葬式不明,頭骨面向朝西,除在上下耳部各發現玉玦一枚外,還出有玉管與骨匕各一件。M40墓主為一25—30歲的女性,頭前出土一件形體粗大的象牙椎發器,顯示出其非同一般的身份地位。
崧澤文化遺存僅見少量墓葬與灰坑?;铱樱匙?,平面近圓形,斜壁,除垃圾坑外,還有儲藏坑。H100為崧澤早期灰坑,除出土的瓦棱鼎足具有典型崧澤風格外,腰沿釜、牛鼻耳罐、圓錐形雙目式鼎足等陶片都具有鮮明的馬家浜文化風格。H48為崧澤晚期灰坑,近底部出土擺放在一起的7件完整陶杯和一把石犁,應是專門用于儲藏生活與生產用具的儲藏坑。墓葬2座,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填灰黃色土。人骨保存一般,仰身直肢葬,頭向南。其中M35中部被馬橋灰坑H45打破,盆、豆、壺、杯、鼎、骨鏃等7件隨葬品分置于人骨的頭前腳后。從隨葬品形制來看,2座墓葬都屬崧澤晚期,其中M35內出土的假腹杯是太湖西南湖州地區該時期的特色,也是目前所見此類杯分布的最東限。
良渚文化遺存主要集中在發掘區內一南一北的2條河溝內及其兩側。2條呈東北—西南走向的河溝上部寬約10、最深處約2米,南北對應,但中間有近10米互不貫通的間隔。這2條河溝最遲在崧澤晚期已經出現,最初很可能是為解決聚落內部用水問題而特意開挖的引水溝,其間的間隔是供人進出的通道。良渚早期的遺跡有沿河溝兩側布局的跡象,墓葬埋設在河溝南北兩側貼近河溝的近處,墓葬再外側為居住址。房屋基址F1位于南段河溝北側10余米處,由于后世人類活動,其生活面已遭破壞,但柱洞保存相對完好,東、西兩面的墻體各為雙排柱形式,北面墻體為單排柱,在西北角墻體外有由7個小柱洞形成的封閉式近圓形附屬建筑,南面墻體因后世破壞情況不明。良渚早期墓葬布局清楚,保存較好,位于房屋基址與河溝間的空隙地帶,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頭向南,出土的隨葬品以陶器為主,器類有鼎、豆、壺、圈足盤等,其中的粗泥陶鑿形足鼎、卵腹杯等都保留著鮮明的崧澤風格,少數墓葬中也出有石鉞與小件玉器,但未發現顯貴者墓葬。良渚中晚期墓葬受馬橋時期的擾動嚴重,但從2件殘碎玉璧等出土物分析,良渚中晚期的塔地聚落應較早期有更大的發展。
南北2條河溝內的堆積都有自兩側邊緣逐漸向中心淤滿的現象,從出土物來看,河溝是經良渚晚期至馬橋時期的長期垃圾傾倒而淤平的,其中更以良渚晚期的堆積為主。河溝內的多個良渚堆積層內出土了數量較多的玉石器、陶器及各類有機質物品,有機質物品主要出土在良渚時期的淤泥層中,靈芝、外套竹編的葫蘆器等都填補了良渚考古的空白。陶器中袋足僅以口沿計就有60件之多,可修復的有10件,反映出此類器形在塔地良渚晚期社會生活中的普遍使用,而高把、下部起臺階、中有圓形與弧線三角鏤孔的豆,口部帶壓印紋的圈足小杯,帶長喇叭形套管的玉錐形器等多種器形都跟花廳與好川出土的同類器相近?;铱樱龋钢谐鐾恋哪噘|黑皮陶管狀流盉、直口罐、垂腹鼎以及拍印條紋的鼎等多件陶器也顯示出跟好川文化相近的文化特質。
馬橋文化遺存在發掘區內分布最廣,除堆積較厚的地層外,還發現了數量眾多的灰坑,其中尤以井狀坑最具特色。井狀坑平面分圓、方2種,坑壁都較陡直,現保存深度大多在150厘米以上,少數坑內出有完整的印紋硬陶凹圜底罐,個別還出土了多件器物?;铱樱龋梗矁瘸鐾恋模辜魑锓稚?、中、下3個層面,顯示出延續使用和堆積的跡象。
湖州塔地遺址是目前太湖西南地區內所發現的史前文化序列保存較完整的少數遺址之一,對該地區史前文化演進過程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而與花廳、好川文化形制相近的多種器類的發現,首次將花廳、良渚與好川連結起來,對探討良渚文化的下限年代及其與大汶口文化、好川文化的關系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塔地考古隊)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