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動探地雷達尋找黃埔古港石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5-01-15]
1月11日,市人大代表、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等對黃埔古港遺址進行了視察。記者獲悉,有關方面出動了兩臺探地雷達在黃埔古港尋寶,此外,建立黃埔古港紀念碑、修復北帝廟廣場、零月租租用古港舊祠堂作藝術創作室等一系列保護黃埔古港措施正在展開。據了解,出動探地雷達進行地下尋寶在國內考古界尚不多見。
尋寶目標:深埋地下古石碑
海珠區黃埔村明清時曾是我國對外交通貿易的重要港口。清康熙二十四年,粵海關成立,并在黃埔村設立了黃埔掛號口,專門征收中外商船的貨物稅及進出口稅,那時的黃埔村已經發展成為有數千人的市鎮。
目前,黃埔古港遺址位于海珠區東面琶洲街轄內,包括黃埔、石基等村。由于時代變遷、地理變化,一些遺址、寶物等隨著歲月變遷長埋地下。老一輩村民最惦記的是一塊記載黃埔古港文化的古石碑,他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把它挖出來,使它重見天日立在古港遺址。琶洲街有關負責人說:“在村中長輩提起的古文化石碑埋藏的地方,現在已經是一個廠房。為了更好保護和修復黃埔古港,我們決定找專家來勘探,看看是否存在石碑,再決定具體開挖時間?!?br/>
去年11月,海珠區琶洲街聯系到相關部門,邀請專業的勘探公司進行現場勘探,以圖確定該處地下是否存在古文化石碑,以及石碑的具體埋藏位置,以達到挖地三尺尋寶的目的。
雷達探測:發現地下大石塊
去年11月18日,勘測公司在海珠區琶洲街石基村村民口述藏碑點進行了探地雷達探測。此次探測出動了兩臺美國生產的探地雷達系統。工作人員根據探測目的及深度和場地現場情況,選用了100MHz屏蔽型天線,以垂直馬路方向布設3條測線,并在地下預設了兩個界面進行測算分析。工作人員解釋說,由于地表干擾因素使天線移動時產生起伏引起的一些假異常,通過重復采集及采集的垂向疊加可認識和消除不同的異常特征及干擾。
經過工作人員的緊張工作和通過資料的處理及對表分析,勘測人員發現其中一條測線存在一處明顯異常,該處地下3米左右位置雷達信號出現較高頻、強振幅的類似多次反射波,可進行進一步工作以證實該異常物。負責工程的同志說,該異常物的石塊大小與村民所說的非常接近,有可能是一塊大石塊。
挖掘結果:此石塊非彼石碑
于是,海珠區琶洲街立刻組織人手,對地下進行挖掘,經過4米的挖掘后,果然有一塊類似的大石塊呈現在大家的眼前。挖掘人員欣喜之余,用水沖刷了石塊,可惜的是,該石塊雖然是古碼頭的大理石塊,形狀大小與石碑非常相近,但不是傳說中的有記載文字的石碑。琶洲街有關負責人說,嘗試雖然失敗了,但是保護黃埔古港的決心和嘗試不會動搖。
哥德堡號或??奎S埔古港
琶洲街有關負責人說,海珠區擬在黃埔古港建設石基碼頭、北帝廟、黃埔村三廣場及修復黃埔直街和浦南直街兩條商業街,重現明清黃埔古港的昔日繁華。
零月租租祠堂作為美術創作室
其中,重修北帝廟將以現在占地1500平方米的鳳浦公園為基礎,增加面積約800平方米,修建為北帝廟廣場,該廣場預計在今年春節后動工。
“在不破壞祠堂原貌的基礎上,藝術家可以零月租租用祠堂作為美術創作室”,他透露,除了古港范圍內的三個大祠堂準備作為古代民居博物館外,其余數十個祠堂有望以零月租租給畫家、藝術家作為創作藝術室。目前,已有廣州美術學院的一些畫家前來洽談具體事項。
黃埔古港將建哥德堡號紀念碑
據介紹,為配合瑞典哥德堡號明年訪華,海珠區決定在今年2月份在黃埔古港遺址碼頭上建立一個寫有中、英、瑞文字的紀念碑,并印制中、英文的黃埔古港宣傳小冊子。海珠區擬選擇黃埔古港原址碼頭,或者廣州國際琶洲會議展覽中心外碼頭作為迎接哥德堡號的地點。
探地雷達
探地雷達勘探是世界上先進的地球物理探測法之一,它是以地下不同介質的介電常數差異為基礎的一種物探方法。
其勘探原理是通過發射天線向地下發射高頻電磁脈沖,此脈沖在向地下傳播過程中遇到地層及其他物質的變化界面時會發生反射。反射波傳播回地表后被接受天線所接受,并傳入主計算機進行記錄和顯示。數據再經過處理、分析,便可得到地下巖、土層、洞穴及其他埋置物的分布參數。如果地下有大型石塊等異狀物,電腦就會分析出來。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