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發現一大型清代古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2-08]
日前,右江民族博物館初步確認一大型清代古匾的具體年代為雍正五年(1727年)。此塊大型清代匾的發現,為百色歷史上曾經存在過的“右江鎮”、“右江鎮總兵”等史實提供了物證,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文物。
該匾為右江民族博物館于2004年4月13日征集到的一件文物,現珍藏在右江民族博物館。古匾為木制橫匾,長324厘米,寬65厘米,厚5.5厘米,重約100公斤。匾上刻有“威鎮古今”四個大字,每字的字寬依次為56.5厘米、62厘米、59厘米、72厘米。這四個大字為手寫行楷書體,字跡蒼勁有力,大有“威鎮古今”之氣勢。匾的左邊豎寫有一行小字,即“右江總兵官記名提督世襲云騎尉達春巴圖”,尾字殘缺,據考證,尾字為“魯”字的上部分,又因“巴圖魯”是清朝作為獎勵賜封的一種名號,故尾字應為“魯”字。匾的右邊,刻有“伍年冬月”四個字。匾的右上角的近四分之二處落款字體為篆書。落款的另一部分在遺失的邊板上。
匾上所題的“右江鎮”是清代軍制——廣西綠營兵的建制之一。廣西綠營兵建于順治八年(1651年),是用綠色軍旗之漢兵經制兵。光緒十二年(1886年)以前,廣西綠營兵全省只有2鎮,即右江鎮和左江鎮。綠營兵“主要負責鎮守、保衛(看守官署、倉庫、監獄、城門等)、差役(解押糧餉、護河等)及邊防等任務”(《廣西百科全書》)??梢?,右江鎮在那個時期在廣西的軍事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匾上所題的“總兵”、“提督”、“云騎尉”,清代均為官職,“達春巴圖魯”是清朝賜給有戰功的勇士的名號,“世襲”在《廣西通志》軍事志也提及綠營兵基本上是世襲兵制,該匾引證了這一史實。(新華社)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