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北區出土珍貴文物 今天首次公開展覽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10-26]
敦煌地區惟一的波斯銀幣、國內惟一一批經科學發掘出的回鶻文木活字、海內外孤本西夏文獻……今天,這批最新從莫高窟北區考古發掘出的珍貴文物集體亮相,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
完整的敦煌莫高窟應該由南區和北區構成,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足夠的考古信息,北區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敦煌研究院研究員彭金章介紹,經過數年發掘,敦煌研究院考古專家首次探明北區共有248個洞窟,連同南區的487個洞窟,使莫高窟現存洞窟總數增至735個,基本恢復了唐代碑刻中莫高窟“窟室一千余龕”的原始面貌。同時在北區還出土了一批重要的文物和文獻,許多出土文物為稀世珍品,有的是敦煌地區首次發現,有的是國內孤本,有的是海外孤本。
據直接主持了莫高窟北區考古發掘的彭金章研究員介紹,對北區的考古發掘,第一次發現了具有前室和一個后室的洞窟、具有前室和雙后室的石窟以及同時具有前室、中室、后室和側室的洞窟等,填補了莫高窟已知洞窟類型的空白;考古人員還搞清楚了北區洞窟的功用,即主要是僧人修行的禪窟和僧房窟,用事實糾正了以前所謂“莫高窟北區洞窟屬于畫工窟和塑匠窟”的誤傳。
在北區考古中,專家們還發現了敦煌地區惟一的波斯銀幣,這種古波斯帝國的貨幣,在中世紀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均享有國際貨幣的地位,在中國境內的絲綢之路沿線都曾經出土過,但是在陸上“絲綢之路”的重鎮、曾號稱“華戎所交”的一大都會的敦煌,卻從未發現過。而在莫高窟北區B222號洞窟內發現的這枚波斯銀幣,結束了敦煌地區沒有發現過波斯銀幣的歷史,反映出了中西交通以及商貿往來活動的情況。今天首次公布的文物中,還有一批西夏錢幣,而西夏文文獻《碎金》以及西夏文、漢文雙語詞典《番漢合時掌中珠》,雖僅剩殘片,卻都是國內現存的孤本;另一西夏文文獻《地葬菩薩本愿經》殘頁,也是海內外所僅存的孤本;漢文《排字韻五》,則為久已失傳的古佚書。同時在莫高窟最新發現的還有國內惟一一批經科學發掘出的回鶻文木活字和銅十字架、木器、陶器、鐵器及棉麻毛絲織品等。(北京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