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記者劉靜華 通訊員相軍)由本報文化部、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的“歷史就在咱身旁”系列活動第三項“走進古薊州”——薊縣鼓樓前街遺址考古發掘工程,由本報獨家報道后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目前考古工作已進行20余天,發掘成果十分豐富,出土大量遺跡和遺物。這些遺跡和遺物從各自的角度述說著古代薊縣人的生活面貌??脊胖凶钚掳l現了一桿由象牙做的細小的秤,秤桿直徑僅2毫米,上面還清晰地顯示有三種刻度。
目前,發掘的是明清時期文化堆積層,遺跡中較多的是建筑基礎及其附屬設施,這些房子有民宅,有商鋪。在考古1區,有兩座比較完整的房子和一個小院組合成的院落。其中一座房子坐北朝南,長6. 8 米,寬4.8米,是正房。正房前的小院地面有規則地鋪有青磚和瓦。另還有一座臨大街的坐西朝東的廂房。這兩座房子就布局和特征來看是居住所用。
從考古2區發掘現場看,主要是店鋪遺跡。在此發掘出一套完整的非普通家庭所用的排水系統,十分難得。這里鍋灶較多,具有商鋪功能特征。商鋪遺跡的集中出土,說明鼓樓前街古時就是薊州的商業繁華之地。
此次考古出土物最多的是瓷器,且各種窯系的均有,其中以青花瓷居多。這些器物文飾精美,制作工藝高超,代表了當時制瓷工藝的先進水平。出土的從漢代到清末的銅錢也為數不少,還發現了一枚日本錢,這昭示著古薊州存在對外貿易。另外出土的還有高檔銅質水煙壺以及鐵鎖、銅簪子、鐵秤砣等生活用品。這批東西的出現,可以看到古薊州商業繁榮的縮影。本報將繼續關注這次重大的考古發掘工作。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