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長安城遺址原始風貌遭到破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9-09]
本報訊 地處西安明城墻西北約10公里的漢長安城遺址長期以來一直承受著生活其間的5萬多農民改善生活的巨大壓力,而今更受到眾多短、平、快的小型企業的圈地、建房之害。
漢長安城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甘洪更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雖然漢城內的重點文物保護范圍未受到侵犯,但是,“近兩年來漢長安城內的一般保護范圍卻遭受到百余家小型企業的瘋狂蠶食,遺址的原始風貌受到破壞?!彼嬖V記者,4年來他們只批過5個建設項目,卻發出了100多個停工通知書,而絕大部分沒有見效。
漢長安城遺址是西漢都城遺址,在秦興樂宮的基礎上擴建而成。其營建時間長達90多年,鼎盛時的最大面積約36平方公里,城內僅宮殿建筑就占了全城面積的2/3以上,但它改變了戰國以來大小城相套的舊制,把宮殿區、工商業區和居民區同置于一城之內,開創了后世都城建制的基本格局,在中國文化史、建筑史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事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工作近10年的甘洪更告訴記者,漢長安城遺址文管所成立于1994年底,一直致力于遺址的保護工作。城內到處都是遺址,未探明的遺址距離地面深則12米,淺的只有50厘米,甚至20或30厘米,一動土就碰上遺址。
甘洪更說:“我們堅持每天專人巡查,從他們開始掀地放磚起,我們就跟各個部門聯系。我們沒有執法權,只能共同執法,要求他們上報審批手續。4年來我們只批過5個項目,其中3個項目是學校,已勘探清楚這里沒有文物?!?br/>
西安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黃偉說:“至于那些或圈地或建廠房的百余家企業,我們一家都沒有批準。除一小部分企業知難而退外,大部分企業是在區、街道辦等各級‘招商’,甚至村組的默許下進來的,一般都是幾個人投資的幾十人的小廠或小作坊,多數連土地審批手續都沒有。對此,文管所雖然進行了努力,但是執法情況很不理想。譬如,4月份我們強制拆遷過一次,結果受到村民抵制。其他拆了又建的事也有多次?!?br/>
黃偉說:“36平方公里的漢長安城遺址保護范圍內生活著3個鄉鎮54個行政村的5萬多名農民,長期以來,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干,挖魚池、種蓮菜都不行。政府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遺址內農民的生活水平與遺址外的相比,仍差了一大截。我們也探索過發展觀光農業、綠色農業等項目,但是5萬多農民不能都靠這個?!保ㄐ氯A社記者 馮 國)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