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都”洛陽盆地新發現174處古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9-03]
新華網鄭州8月30日電 (記者 桂娟) 考古工作者近來在以“華夏第一都”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洛陽盆地7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內,新發現了174處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時期至戰國時代的古遺址。
除了174處新發現的遺址外,考古工作者還對過去已知的48處先秦時期遺址進行了復查和核實。在這222處遺址中,裴李崗文化遺址4處、仰韶文化遺址105處、龍山文化遺址95處、二里頭文化遺址125處、商文化遺址60處、兩周文化遺址158處。此外,還記錄了僅出土零星遺物的遺物分布點84處。
除文化遺存外,考古人員對調查區內包括洛河、伊河、伊洛河故道在內的若干古河渠遺跡進行了考察,加深了考古人員對這一區域地貌與人類遺存分布關系以及聚落形態演變過程的認識。
這一區域聚落形態演變過程中最令人矚目的現象是,盆地中心地帶超大型遺址--二里頭遺址的出現。二里頭文化遺址在調查區內分布普遍,而以臨古伊、洛河及合流后的伊洛河兩岸最為密集,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的二里頭遺址就出現在兩河合流處下游的古伊洛河北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許宏說,對二里頭遺址所在區域環境及所處聚落群做進一步的宏觀考察,將有助于廓清其存在前后該區域的社會結構及演變情況,為解開中原地區社會復雜化進程找到一把鑰匙。(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