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出土漢景帝陽陵彩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5-12]
歷經10年發掘,陜西咸陽附近的漢景帝陽陵呈現于世人面前。這座建造于2000年前的地下王陵,氣勢磅礴;尤其是數以萬計的裸體彩繪漢俑,有武士、侍從、仆傭、商旅、樂人、舞伎,神秘的是,大量彩俑失去了手臂。陽陵考古出土的刑徒墓葬在萬人以上,也對中國歷史的一些說法如“文景之治”提出質疑。
第一批出土的裸體彩俑都是男性,高約60厘米,沒有手臂,遍體彩繪。頭面、軀干、下肢涂橙紅色,似人的肌膚;頭發、眼眉、胡須、瞳孔呈赭黑色;前額、兩鬢及后腦勺上有一條寬2厘米的鮮亮朱紅色帶。雖然陶俑僅有真人的1/3大小,卻完全合乎人體比例。
裸體俑的面部表情細膩入微,臉型方圓、闊、長,表情或喜悅、或冷淡、或柔和、或驕傲。天庭飽滿,神態沉靜的男俑,顯然是成熟穩健的中年男子;臉型方渾,顴骨突出,深情冷峻的男俑,可能是來自西域的剛烈丈夫;還有面目和善,眉清目秀的英俊少年。
從葬坑出土的184尊裸體女騎士俑也沒有手臂,有的仕女俑身上抹染的紫色礦物質顏料,西歐國家17世紀才開始出現這種顏料。專家推測,這些女彩俑可能是漢宮中騎馬表演的舞伎。
為什么出土的男女俑裸體許多沒有手臂?專家分析,裸體俑原先都穿著衣服,至今有的俑身上還依稀可辨麻織物的痕跡。這些彩俑與秦始皇兵馬俑的整體雕塑不同,漢俑是先塑造出人體原型,施彩加上發膚的真色,然后裝上可以活動的木質手臂,再穿上衣服。因年代久遠,衣服和木質手臂腐朽成灰,陶俑就變成無臂裸身的裸體俑。
如果說秦始皇兵馬俑表現秦代的軍旅生活,那么漢陽陵裸體彩俑則展現了豐富多彩的漢代皇室生活。陽陵內有威武雄壯的御林軍,供娛樂之用的樂俑、舞俑,騎馬女俑。不僅有兵器、車馬器和生活用具,還有大量牛、羊、豬、雞等動物俑。在一個從葬坑用板材擋成的9個隔間里,甚至裝有已腐朽的殼、糜、麥等糧食。
令人嘆為觀止的陽陵發掘成果,只是龐大地下王陵的一角。上萬座墓葬中,目前已探明的各類大、中、小型墓葬共5000多座,出土漢代文物近5300件。陵區的160多座從葬坑中,現在僅發掘或試掘了10多座,其中僅有6座是全面發掘。漢景帝陽陵的面世,讓許多舊有觀念受到沖擊。專家稱為“華夏雕塑精英”的漢俑,否定了“中國沒有雕塑傳統”的說法。
陽陵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旭鎮家灣村北,陵園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6公里,南北寬1至3公里,面積12平方公里,僅陪葬墓園區就有3.5平方公里,由帝陵和后陵陵園、南區和北區從葬坑、刑徒墓地、陵廟等禮制建筑基址、陪葬墓區及陽陵陵邑等幾大部分組成。
陽陵的刑徒墓,位于陵墓周圍,已發掘出35副人骨架。這個墓地有8萬平方米,埋葬刑徒萬人以上,大多是在修建帝陵及周圍其他陵墓、建筑時被摧殘至死,或因其他原因被斬首、腰斬的。這一發現,使史載漢朝“文景之治”中的景帝“刑罰大省”的說法,受到質疑。
來源:參考消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