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窯考古發掘集中發現十座窯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7-14]
z z河北省的考古人員在近期對邢窯的發掘中,首次集中發現10座窯爐,并出土了數以萬計的陶瓷片和窯具,其中包括首次發現的素燒佛龕和佛像、“官”字款瓷器以及邢窯特有的“盈”字款器。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介紹,這次發掘是邢窯發現以來發掘面積最大、出土遺物最豐富的一次。
邢窯始燒于北朝時期,隋唐時期邢窯瓷器是我國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窯遺址也是我國已發現的最早的白瓷窯址。白瓷的發明結束了商代以來青瓷為主的局面,并為后來花瓷特別是彩瓷生產創造了條件。邢窯的白瓷產品精美、產量巨大,對我國以至國外的陶瓷業都產生過影響。從20世紀初開始就有學者對邢窯進行專門研究,1980年河北省臨城縣發現邢窯遺址,之后幾年,相鄰的內丘縣境內也發現了邢窯遺址,這些遺址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1987年起,以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為主組成的邢窯考古隊進入內丘、臨城發掘,曾出土了隋代薄胎透影細白瓷,把薄胎細瓷的起源提前了近千年。
這次發現的邢窯窯群遺址位于內丘縣城舊城墻附近,發掘面積1224平方米。發現的10座窯爐分上下兩層。下層共6座,完全可以看出窯爐的整體面貌,各窯的做法、結構基本相同,這提供了邢窯主要燒造區窯爐的結構和分布情況。窯群中有兩個窯被確定為瓷窯,其余為陶窯,這提供了陶、瓷窯爐共存于一個窯場的事實,而以前人們認為“瓷陶不混燒”。這次發掘出土的文物為隋代至晚唐產品,包括陶碗、陶盤、陶瓶、陶壺、陶馬、陶俑和有大批帶“盈”字款瓷碗、瓷盤及碎片,少數帶“官”字款瓷碗、瓷盤及碎片,高檔次的印花、刻花透影的白瓷。其中,帶“官”字款瓷器,印花、刻花透影的白瓷,在邢窯遺址為首次發現?!肮佟弊挚畲善髟谛细G歷史上并無記載,以前學術界一直認為宋代定窯是“官”字款白瓷的發源地。(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