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四川石棉縣永和鄉發現14座戰國墓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7-14
      四川省考古專家經過一個多月的發掘,日前在有“古代民族文化走廊”之稱的雅安市石棉縣永和鄉發現了14座戰國墓葬,出土了極罕見的巴蜀式鐵劍、巴蜀青銅劍等200多件隨葬品。

      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雷雨介紹,永和戰國墓地處在大渡河南岸的臺地上,三面環水,一面靠山,面積約3萬平方米,1993年曾進行過初步發掘。為配合四川瀑布溝電站建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石棉縣文管所進行了這次考古發掘。

      雷雨介紹說,此次發掘清理的14座墓葬均為長方形豎井土坑墓,墓葬排列整齊,長2.5米左右,寬約0.8米,墓主人大部分為仰身直肢葬,出土的200余件器物主要為銅器、陶器、鐵器、銀器及玉、石、骨器。陶器主要有碗、罐、釜、紡輪等,銅器主要有銅泡、削刀、劍、牌飾、耳環、指環等,鐵器主要為劍、環等。同時出土的部分裝飾品主要是由銅飾件、瑪瑙珠等組成的項鏈。

      在編號為M17的土坑墓中,出土的大部分隨葬器物均擺放在墓主人頭部及身上。其中頭部上側放置有兩個陶罐,頭部有用瑪瑙珠和料珠串成的項鏈。

      在另一座編號為M5的土坑墓中,考古人員發現該墓的大部分隨葬器物放置在墓主人上身及頭部。其中,頭部主要是用銅飾件和瑪瑙珠串起來的項鏈,上身主要是用大小銅泡、球形飾件、長方形飾件及其它銅飾件連綴起來的飾品。此外,考古人員還在其胸部發現了兩件大型銅牌飾,其中一件牌飾下面有4枚海貝。在墓主人下肢骨兩側,還各隨葬有一件陶紡輪。

      雷雨稱,永和墓葬出土的隨葬品與岷江上游、川西、川東及滇西北地區戰國中晚期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極為相似,據此推斷永和墓葬的年代也應在戰國中晚期。

      據雷雨介紹,石棉縣在戰國秦漢之際,曾先后居住著多種部落的族人,是古代民族的文化走廊,文化交往頻繁,本次發掘為進一步探討西南地區的民族構成及各民族的考古學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對于研究大渡河中上游地區的考古學文化以及建立該地區的考古學體系有重要價值。(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