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張公巷發現全新宋元青瓷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5-24]
新華網(記者桂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孫新民21日向50余名中外陶瓷專家介紹說,他們在河南省汝州張公巷的考古發掘工作取得重大成果,發現了宋元時期的全新青瓷器和窯址。這些陶瓷顯然是皇家御用的,它和寶豐清涼寺的汝窯燒造工藝相似,但器物的形制、釉色和制作工藝又有自己的特點,極有可能是宋代五大名窯"汝、鈞、官、哥、定"中的官窯。
1999年夏季,河南汝州市區主干道東邊的一條名叫張公巷的小巷內發現稀有瓷片,此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對其進行考古發掘。今年2月至4月的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雖只有124平方米,但從中清理出不同時期的房基4座、井4眼、灶6個,灰坑79個和過濾池1個,出土了一批張公巷窯生產的完整或可復原瓷器和窯具,其中一個灰坑內出土了能復原青釉瓷器44件,極為珍貴。
孫新民介紹說,青釉瓷是張公巷窯燒制的唯一產品。從整體上看,它既不同于臨汝窯的豆青釉,也有別于寶豐清涼寺汝窯的天青色,釉色可分為卵青、淡青、灰青、青綠和天青等。
此次出土的窯具以匣缽、墊餅和墊圈為主。匣缽有淺腹漏斗狀、深腹漏斗狀、淺腹筒狀和深腹筒狀4種。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匣缽外壁涂抹耐火泥的占60%左右,這種工藝僅見于寶豐清涼寺汝窯,支燒工藝也與汝窯一致,這說明張公巷的燒造工藝來源于寶豐清涼寺汝窯。
孫新民說,在張公巷窯址首次發掘出土較多的窯具、豐富的素燒坯殘片和有別于汝窯的青瓷器,這對于深入研究汝窯燒造工藝的流傳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豐富了中國古代青瓷文化的內涵。(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