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樊地區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4-22]
人民網湖北視窗4月21日訊 (記者 周顯超 通訊員 陳建) 襄樊汽車產業開發區發現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4月21日上午,筆者在位于該區日產工業園區的遺址發掘地看到,整個文化遺址發掘工作正緊張有序的進行,不時有石器、陶器等文物出土。據市考古隊有關專家介紹,此次發現的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家河文化遺址,據今約4600年至4000年左右。該文化遺址在襄樊市市區內屬首次發現,在整個全市范圍亦不多見。
據了解,今年3月下旬,襄樊市考古隊得知汽車產業開發區日產工業園區動工建設的情況后,隨即到該園區進行布點勘察,在位于該園區14號路位置附近發現有地下文化遺址現象。在經過認真勘察后,4月16日,市考古隊正式對該遺址進行布方發掘。隨著發掘工作的不斷深入,該地下遺址逐步暴露出來。
據專家介紹,目前發現的文化遺址現象有房址一處、灰溝兩條及灰坑一座,并出土了一批包括石斧、石錛、石刀、紡輪、豆、陶碗、釜、高領罐等在內的10多種史前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
專家稱,經過對該文化遺址現象及出土文物的初步鑒定,確認屬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石家河文化遺址,據今約4600年至4000年左右。該文化遺址在我市市區內屬首次發現,在整個全市范圍亦不多見。同時,該遺址的發現,對襄樊市史前考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對研究原始社會末期生產、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目前,整個發掘工作仍在進行當中,預計4月23日左右全部結束。
相關背景:
石家河文化得名于1955年發掘的天門縣(今天門市)石家河鎮的石板沖、羅家柏嶺等遺址,過去曾被研究者稱為“青龍泉三期文化”、“長江中游龍山文化”等,由于石家河遺址群發掘最早,文化遺存最典型,自1984年提出“石家河文化”的命名以后,逐漸被考古界所接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