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歲明代男尸現身于南昌 其身披絲綢面容安祥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4-08]
昨日,在南昌縣富山鄉柏林村西灣自然村的沙山上,出土一具面容安祥,身披絲綢,男尸體。從墓葬的形制等初步判斷,這是一座明代嘉靖萬歷年間的古墓。截至記者發稿時止,發掘工作仍在繼續。
沙山下的“大發現”
昨日下午,記者穿過數百畝沙灘,趕到南昌縣富山鄉柏林村西灣自然村的沙山。記者看到,古墓葬處于沙山底部,縣博物館人員正在作搶救性發掘。據現場圍觀的西灣自然村村民介紹,沙山及數百畝的沙灘現已劃為小蘭工業園。墓葬是昨日上午10時左右,工業園區現場平整土地的挖掘機挖到的,挖出墓葬后,村民就向博物館報告。另據村民介紹,這一帶經常有古墓葬出現,這座墓葬的位置原來是一用沙堆起來的山。南昌縣博物館館長羅勁松告訴記者,這是一座保存很完整的明代古墓,這樣的發現是南昌縣的首次,在南昌市也不多見。
墓主面容安祥“重見天日”
昨日下午3時左右,南昌縣博物館人員對封土和墓室外圍的三合土進行處理后,開始開棺。當柏木棺蓋打開后,一具男尸露出了真容。墓主身裹綢緞,頭枕白紗布,面容顯得安祥,鼻子、眼睛、眉毛、耳朵、嘴巴均完好,在上嘴唇位置,還有一撮長長的發黃的胡須,估計墓主年紀較大。另外,記者看到墓室裝了不少水,墓主身上的絲綢已有腐爛痕跡,且皮膚出現腐爛現象。為使發掘工作比較成功,南昌縣博物館工作人員立即將棺蓋重新合上,并向省里匯報。
昨日下午5時許,省考古研究所專家趕赴現場。實質性發掘工作昨晚進行。發掘情況如何,今日可獲知。
墓葬距今400多年
據趕赴現場的省考古專家初步推測,該墓葬應該是明嘉靖至萬歷年間的,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墓主身份如何目前尚不能斷定。
據介紹,從安葬術來看,這座古墓有特別之處。墓室不大,長約200厘米、寬約60厘米。墓室外圍有約70厘米的三合土,比較結實,沒有發現墓磚,也沒有發現松香。由于這座古墓保存較為完好,隨葬品沒有損失。
另悉,在該墓葬一墻之隔處,有一座明代的墓,被盜。據考古人員稱,被盜墓葬與這座保存完好墓葬有無關系,現在還是一個迷。
文/杜靜蘭 記者陳明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