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出土距今五千年新石器時期文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3-09]
華聲報訊:安徽黃山市祁門縣鳧峰鄉土坑村境內,日前發掘出土一批新石器時期文物,這將為新安江上游和皖南地區史前文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據。
據新華社報道,這次發掘面積有100平方米,雖然發掘工作剛剛開始,但已從探坑中陸續發現了一些碎瓷片和陶片。專家判斷,從陶片的花紋來看,這個遺址的時代很可能距今5000年以上,甚至更早一些。據悉,這次正式發掘旨在為研究新安江流域上游和皖南地區當時的社會經濟狀況提供可靠的實物佐證。
祁門縣的這兩處遺址是皖南迄今發現的最早新石器遺址,它們表明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這一帶就有先民居住。值得注意的是,從已經被發現的遺物來看,其形制獨特,類似于浙江河姆渡遺址但又有很多不同,可能代表著皖南地區史前文化的一個類型,從而也為研究皖南特別是徽州文明歷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