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發掘大型墓葬發現原始遺存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4-03-05]
新華網烏魯木齊電 新疆考古工作者對伊犁河谷的古墓葬進行迄今最大規模的發掘,在別特巴斯陶地區630座古墓中發現一批重要文物,其中有一枚具有西亞風格的精美戒指。專家說,古墓群中包括完整的祭祀遺存,發現的考古資料有助于再現這一地區古代社會結構和貴族階層的喪葬祭禮。
這一古墓群分布于伊犁河谷吉林臺山前方圓四五公里的臺地上,由西向東分為A-H8個墓區,墓葬按封堆大小分為大、中、小型??脊殴ぷ髡咴冢羺^東側發現一座長270米、寬80米的人工臺地,高出水平地表數米,四周環繞很深的溝壑。臺地上有一座大型墓葬,封堆直徑50米以上,下面有兩個墓室,墓室口四周填充著大量紅土或紅、黑、灰、褐等多色土,紅土外圍有環狀溝,溝內有大量火燒灰,局部地方可見燃燒不充分的圓木。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學堂說,這個墓葬獨占寬敞臺地,可見墓主身份顯赫,而修整如此規模的臺地,在當時也非普通社會成員所能承擔,據此推測這是當時上層統治者的陵墓。
墓群中所有大型墓葬均被盜掘,殘留文物中包括一批陶器、鐵器、銅器、石器、木器(個別為漆木器)、骨器和金器等。最精美的文物為一枚金戒指,戒面兩端各有一個怒目張嘴的怪獸,形似蟾蜍,以紅寶石為睛,口銜金珠;戒面用細工金珠圍成橢圓狀,鑲嵌一顆碩大紅寶石,面上陰雕一個端坐椅上的貴婦,深目高鼻、尖頜長頸、豐胸纖腰,左手在胸前彎曲,手持三葉花,右手搭在左臂臂彎,拿著一個小杯。劉學堂說,這枚戒指目前還沒有可比照的參考文物,不能斷定它的主人身份,但從做工和陰雕人物看,頗具中亞、西亞風格,疑為中亞或西亞古代神話中的女神。
別特巴斯陶是“墓泉”的意思。在古墓群H區,有一眼水量豐富的山泉,旁邊發掘出一個祭祖的遺址,封堆下面有經過長時間燔祭活動的土坑,旁邊一個較小的土坑內有石質男性生殖器,考古專家估計這是祭祀對象和祭祀用具。古墓群的F區沒有發現墓葬,只有一座祭壇,被直徑達120米的半圓形土墻圍了起來,祭壇地面上是一層黃土,下面是火燒灰;黃土表層有不規則分布的圓形坑穴和密集分布的柱洞??脊艑<艺J為祭壇祭祀的內容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劉學堂說,這個古墓群的時代上限為公元前七八百年,下限大約為中原漢晉時代,考古發現的資料填補了許多史料空白,為研究伊犁河流域史前到漢晉時代文化的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