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江西新干城郊的流觴曲水石刻,經過專家考證、研究,日前被認定為五代南唐時期(937--975)文物。
流觴曲水石刻在江西屬首次發現,石刻由大小八塊槽石合龍而成。長2.88米,寬2.47米,厚0.32米,略呈正方形平面狀,中間稍隆起,四面可坐10人。石上鑿有一條流水道,彎曲回環。水道中每0.50米右左便有一個酒杯大小的圓彎。流觴曲水又稱九曲流觴,是古代流行于全國多數地區的一種游戲。每年農歷三月三日,人們坐于環曲的石刻槽旁,從上流放置酒杯,任杯順流而行,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并作詩一首。這一風俗至清代逐漸減少,清代以后逐漸消亡。
摘自:中國文物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