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內蒙古發現東周時期大墓葬群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3-26
      新華網呼和浩特電(阿斯鋼 包小翔)由吉林大學和內蒙古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古隊,最近在內蒙古自治區林西縣境內發現一處距今2000多年前的大型墓葬群,并對其進行了初步的試掘清理。

      據介紹,這一大型墓葬群位于林西縣雙井店鄉石砬子山東南坡上。650平方米的試掘現場密密麻麻分布著29座墓葬,據考古專家講,這僅僅是整個墓葬群的一小部分。26座墓已清理完畢回填。

      正在挖掘現場的吉林大學文學院考古系主任王立新教授告訴記者,目前試掘工作已基本完成,共挖掘出陶罐20多個,青銅短劍2把,還有部分銅飾品以及陶鬲、陶壺等。

      據考古專家初步推測,這一墓葬群大至是春秋末期至戰國初期的墓葬。它與以往已命名的考古文化都有一定區別,是一個新的文化類型,它有可能填補西拉木淪河流域考古文化的缺環。

      據王立新教授介紹,這次在內蒙古發現的墓葬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特點。首先,90%的尸骨都被早期(即埋葬后不久)擾動過,擾動的部位主要在胸部以上,根據尸體頭骨、肢骨的銅銹判斷,陪葬的青銅器已被拿走,這個現象極為奇特。青??s文化(商周時期)有過類似情況。據考古專家解釋,此為葬俗,在死者埋葬后兩三年,由親人把尸骨全身擾亂,有利于死者升天。但卡約文化為全身擾亂;二是不拿走陪葬品,這與此次發現有明顯區別。從這些現象和29座墓葬中僅有一座兒童墓未被擾亂的情形看,很可能是敵對民族的報復行為。

      大量的殉牲也是這處墓葬群的特點。最常見為馬、牛和羊。最多為馬蹄(每個墓穴中有4至8個),其次為牛腿骨、羊頭和少量狗頭。墓中沒有任何農業生產工具。這說明,主要生產形態是以畜牧業為主,狩獵業是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補充。

      這處墓葬群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出土文物以夾沙灰褐陶罐為主,還有少量的陶鬲、陶壺。據考古專家介紹,此次發掘出來的四足陶鬲極為罕見。

      這處墓葬群的發現對于研究2000多年前的中國北方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具有很高的參考和研究價值。

      據了解,此次考古發掘工作是由吉林大學和內蒙古考古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西拉木淪河流域夏家店上層文化及相關遺存綜合研究”課題的部分內容.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