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磐安發現宋墓石雕精美 墓主應是孔子47代裔孫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3-27
    圣人的仁愛思想,沒能阻擋蠻族的鐵蹄。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軍占領山東,曲阜孔林遭受刀兵。
      孔子第47代裔孫、大理寺評事孔若鈞,與他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兒子孔端躬等,護送皇帝趙構一路南逃。
      逃到臨安,孔若古、孔端友前往衢州,后定居三衢西安菱湖,史稱“孔氏衢州南宗”。
      孔若鈞、孔端躬父子一家,護送趙構逃到臺州后,想去三衢與孔端友會合。經過磐安櫸溪時,孔若鈞因不勝勞累,不幸病逝。

      兒子孔端躬將父親就地安葬。他此后也隱居在此,后葬于櫸溪村口——這個,已被后人發現。
      但孔若鈞的墓一直沒找到。
      史書說,墓在櫸川北岸鐘山后塢。后塢,即后塢山,在櫸溪村村后。
      今年一月,櫸溪村在后塢山半山腰發現一處古墓。省文物局專家認定這是宋時墓葬,墓主人應該當過官。
      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史碩士導師龔劍鋒說,墓主極可能是孔子第47裔孫孔若鈞。
      因孔若鈞的墓地方位,孔氏族譜中所畫大體吻合。另據史書,在宋代當過官,安葬于此,且墓地仍未被發現的,只有孔若鈞。
      怎么認定是宋墓
      形制繁復石雕精美
      墓在后塢山半山腰,站在這里,可以俯瞰整個櫸溪村。大片鵝卵石鋪排嚴密,形成一個巨大的半圓。邊上還有雕了石獅、花草等圖案的石碑殘體,在山野叢林的掩映下越發顯得精致。
      周圍,有村民24小時巡邏。
      60歲的孔子第74代孫孔火春,也是磐安縣盤峰鄉櫸溪村村支書。
      他告訴錢江晚報記者:
      今年1月初,櫸溪村要建一條通往后塢山的游步道,村民們在山腰的斜坡往下挖了大約半米,堆砌整齊的大片鵝卵石,圍成一個巨大的圓圈。
      孔火春趕緊通知磐安縣文廣新局。很快,專家進入現場,村民們看到了古墓全貌:它占地74平方米,墓穴部分為27平方米,高1.5米,墓頂呈半圓形,還有著完善的排水系統。
      一同出土的還有裂成一段段石碑,雕刻栩栩如生。
      沒多久,消息傳到杭州。
      3月20日,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帶隊前來。仔細勘察后,吳志強斷定,這是一座比較典型的宋代時期墓葬。
      磐安縣文物辦主任厲中云告訴錢江晚報記者,宋墓的規矩和講究是歷朝歷代中最多也最復雜的,外形和布局也和其他朝代不同。從這座墓鵝卵石鋪就的造型來看,應該是宋墓。
      厲中云說,這個墓還有石板狀的“須彌座”,說明墓主人生前當過官,“宋墓留存至今本就極少,有不少還是被破壞之后進行重修過的,這個古墓對研究南宋時期的墓葬文化很有意義?!?br/>  浙江師范大學中國史碩士導師龔劍鋒看過現場照片后說,邊上壘成的鵝卵石是擋土墻,中間是地基,按照他的設想,宋朝的墓穴一般都是長方形的,再上面壘土,置以墓碑,“成了現在這樣,說明變化很大”。
      讓龔劍鋒吃驚的是,雕刻的石獅,“非常寫實,如此造型全國罕見,甚至跟以后的石獅造型大相徑庭,極具文物價值!”
      墓主人是誰
      極可能是孔子第47代裔孫孔若鈞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吳志強表示,從家譜記載和墓葬的形制來看,此墓是孔若鈞墓的可能性極高。
      龔劍鋒也認同這一觀點。
      他說,文獻有記載,孔若鈞葬在北二鐘山后塢位置,就是現在村民口中的后塢山。對于孔若鈞墓地方位,孔氏族譜中有圖,基本和當前發掘的這座古墓吻合。
      此外,根據地方志,在宋代當過官,安葬于此,而且墓地仍未被發現的,只有孔若鈞。
      可惜古墓現場沒有找到墓志銘。
      龔劍鋒說,其實按照文獻記載,已經可以肯定這就是孔若鈞的墓,“專家一般都比較謹慎,如果有墓志銘,早就宣布這是孔若鈞的墓了?!?br/>  磐安縣文物保護部門透露,接下來,他們暫時不會對墓穴進行徹底挖掘,所以無法用現代的方法比如DNA等方式鑒定墓穴主人。但如最終證實墓主人為孔若鈞,無疑將是對櫸溪孔氏家廟和孔氏文化完整性的一個很好補充,對孔子文化的研究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古墓里頭有什么
      目前還沒打開過
      在孔火春看來,這么多年過去,難保沒有盜墓者光顧。
      “假如有人盜挖,就會破壞原來的排水系統,那就太可惜了?!迸肆崃嵴f。磐安縣文廣新局局長潘玲玲說,初步判斷,墓中存在值錢陪葬物品可能性極低。
      厲中云說,下一步,文物保護部門將主要從維修、保護方面對古墓進行研究。屆時,還將邀請浙江省里有經驗的專家制定方案。
      專家介紹,他們會在修復前要先做考古勘探,搞清楚宋代墓葬的規制,再做修復方案,修復時嚴格按照宋墓規制進行恢復,使用的修復材料要符合相關要求,確保古墓的原真性。
    孔若鈞與孔氏婺州南宗

    龔劍鋒說,在中國,孔子后代聚集地比較出名的有兩個,除北宗山東曲阜,就是浙江衢州的南宗。
    但實際上,南宗有兩處,除衢州外,另一處就是現在金華磐安縣盤峰鄉的櫸溪村,有人將櫸溪村的孔氏家廟稱為“孔氏婺州南宗”。
    婺州南宗的來源文獻確切可靠。
    龔劍鋒說,他曾到山東曲阜查閱過孔府檔案,文獻中明確提到有一支遷到了婺州永康縣櫸川,在孔子大家族里,磐安的孔氏族人也算是嫡系。
    另據《磐安縣志》載:“宋建炎三年(1129年),孔子四十八世孫大理寺評事孔端躬,偕兄衍圣公端友,扈從宋高宗南渡至杭。端友徙居西安(今衢州市),為孔氏衢州南宗。端躬仍從駕至臺州而寓居婺州永康之櫸州,為孔氏婺州南宗?!?br/>《衢州市志》也記載:“第四十八代孫孔端躬,官大理寺評事,隱婺州永康櫸川?!?br/>櫸州、櫸川就是現在的櫸溪,櫸川孔氏后裔《孔氏宗譜》,孔立祥撰的序上也提到了:“大理寺評事端躬與子璜等隨駕至臺州,回經婺之永康櫸川,見山水之秀麗,遂家焉。是為吾婺永康之始遷祖?!?br/>翻譯成白話就是:
    金兵南侵??鬃拥?7代裔孫、大理寺評事孔若鈞和他的哥哥孔若古、侄子孔端友、兒子孔端躬等,護送高宗皇帝趙構南渡。
    到了臨安,孔若古、孔端友等前往衢州,后來定居在三衢西安菱湖,歷史上稱為“孔氏衢州南宗”。
    而孔若鈞、孔端躬父子一家仍然護送高宗皇帝前往臺州。
    到了臺州章安鎮后,他們辭別皇帝,想到三衢與孔端友會合。當他們經過磐安櫸溪時,孔若鈞由于長時間爬山涉水,不勝勞累,不幸病逝。
    他的兒子孔端躬等,看看櫸溪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又目睹朝庭腐敗,奸臣攬權,自感無回天之力,決意丟官棄祿,以草木為伴,自食其力,就在這里長期隱居。
    孔氏在櫸溪落腳之后,創辦書院,培養后代,也出過不少人才。
    2006年5月25日,孔氏家廟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櫸溪村的祠堂“善祠堂”,現還成了省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