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1268萬件文物獲“身份證”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5-03-04]
(記者張然)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取得重大進展。昨天,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通報,目前共調查國有單位102萬個,基本摸清我國國有可移動文物分布狀況。截至昨天,全國共登錄藏品1268萬件。
1%國有單位持有文物
據了解,本次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摸底調查工作歷時近1年,全國31個?。▍^、市)各級普查機構共向102萬余家國有單位發放了《國有單位文物收藏情況調查登記表》,其中機關251806家、事業單位601120家,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136123家,其他單位31775家?;厥?96793份,反饋率達97.65%。
目前,15237家單位反饋有文物,約占全部國有單位的1.53%。值得注意的是,不僅僅文物系統收藏有文物,文物系統外11034家單位反饋持有文物,占反饋有文物單位總數的72.42%。
千萬文物獲“身份證”
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據申報持有文物的國有單位稱,目前這些單位共藏有文物4500萬余件。但這些文物尚需進行逐一鑒定、登錄,需要一定的時間。截至2015年3月2日,全國共確認、登錄收藏品1268萬件,這一數字在以平均每天6萬件的速度上漲。
據了解,本次普查的一個亮點是為每一件經過認定的文物編制唯一的22位全國可移動文物登錄編號,相當于“文物身份證號”。這為分散在全國各地區、各單位的文物信息資源整合及管理利用創造了條件。這一做法將覆蓋全國的可移動文物。
□釋疑
1
單位漏報瞞報如何處理?
回應:刻意瞞報文物不得轉賣
1020814家國有單位,只有百分之一——15237家國有單位反饋聲稱藏有文物,其中是否有漏報、瞞報?如果有將如何處理?
對此,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漏報,目前該登錄系統是常態開放的,各地各國有單位一旦發現有漏報,可以隨時自行申報登錄。對于刻意瞞報的情況,今后將受到相關政策的嚴格制約。比如只有申報、登錄之后,國有單位所藏文物才可以作為一種資產,使用、交流、交換、出境會得到政策許可,反之會受到限制。比如某國家機關,原來收藏的部分名人字畫,刻意隱瞞不報,則這批字畫禁止作為資產轉賣。
2
所持有文物都是真的嗎?
回應:部分文物經鑒定“存疑”
按照原本的工作計劃,普查中先進行摸排,再進行鑒定。但據了解,很多文物系統之外的國有單位特別希望自己收藏多年的文物獲得權威鑒定。因此部分文物在普查過程中一并開展了鑒定工作。
據悉,部分文物經過專家鑒定,最終認為“存疑”,不予發放“文物身份證號”。但這些“存疑”的藏品也將記錄在案,作為“資料”保存。
3
單位收藏文物如何保護?
回應:可自愿寄存于專業機構
從普查了解的情況看,很多國有單位持有的珍貴文物保護情況不達標。普查人員已經對保存現狀進行了記錄,為將來制定保護方案和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據。
據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透露,下一步會制定珍貴文物具體保護方案。對于那些沒有保護能力和措施的單位,經主動申報,政府應該給予扶持。這些珍貴文物也可以在不改變所有權的前提下,寄存專業機構保護,比如專業博物館庫房等。對那些問題嚴重的珍貴文物,組織搶救性保護?!坝械膯挝粫嬃勘容^大,幾十年來沒有做過保護,急需制定方案搶救性保護?!眹椅奈锞钟嘘P負責人稱。
4
民間收藏會否納入普查?
回應:有望獲得“文物身份證”
民間收藏魚龍混雜,亂象叢生。今后普查有無可能延伸到這一領域,達到治亂的效果?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民間藏品不管在誰手里,都是民族的資產,應該予以保護。第一期的普查工作沒有列入,但2016年之后有望開展相應的工作。民間藏品也有望獲得“文物身份證號”,這既是對藏品價值的肯定,也標志著國家對個人收藏的有效保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