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古瓷”重現浙江德清 傳承中華瓷文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2-21]
湖州12月20日電(記者 邵燕飛 實習生 臧涵)記者從浙江德清博物館獲悉,近日,10余件手工精制的仿商周時期原始青瓷器,經1200℃左右的高溫燒制后,在浙江德清出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南針計劃課題組組長鄭建明稱:作為國家指南針計劃的一個項目,“瓷之源”課題運用現代科學的測試技術,使用當地的瓷土和釉料,結合古代傳統制瓷工藝和裝燒方法,使這一在德清失傳千百年的制瓷技術得到傳承。
2007至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故宮博物院、德清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德清縣商周時期原始瓷古窯址的考古有了重要發現。之后,經過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的論證,中國古陶瓷界作出了:“以德清為中心的東苕溪流域,包括湖州南部地區,在中國
2012年,“瓷之源”課題作為一個科研項目正式列入國家指南針計劃,這項“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原始瓷起源及先秦原始瓷制作技術發展的綜合研究”,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湖州市博物館、德清縣博物館等單位共同參與,進行瓷器起源的多學科綜合研究。
此次出窯的“德清瓷”,器形主要是青銅豆。德清博物館研究員朱建明向記者介紹:這些瓷的造型、質地、釉色與商周時期的德清原始青瓷器非常接近,燒制瓷器的龍窯也是按照考古發掘出土的商代龍窯遺跡,通過1∶1的原樣復原的,別小看了這座窯,它復制的可是龍窯的祖先,后代所有形式不一的龍窯都是從這里起步的。
“此次出窯的,是復原了中國最早的商代原始青瓷。中唐后德清窯停燒,原因是由于制瓷資源和燃料的減少,因此當時的制瓷中心發生了轉移,導致德清制瓷業的衰落。如今第一窯青瓷的燒制成功,改變了德清一直面臨著的一個尷尬:享有古代中國‘瓷之源’的美譽,今天卻無瓷器生產?!编嵔髡f。
提到這次第一爐瓷器出窯對德清的意義,這些青瓷的制作人、年輕的陶藝師王軍港驕傲地說,這10余件手工精制的“原始瓷”,基本繼承、復原了3000多年前德清瓷的制作工藝,重現昔日德清窯的風采。原始瓷的制作過程十分講究,瓷器生產的基本工序為選料、制坯、上釉和燒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項復雜的操作,如果哪個操作出現了錯誤,最終瓷器的質量就會受影響。
據了解,復興傳承德清原始瓷工藝對德清打造“瓷之源“文化品牌,開創一個涉足制瓷工藝和文化休閑旅游的龐大文創產業具有重要的意義。(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