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評論:古籍修復工作需獲得重視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1-09
    近日,“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遼寧傳習所揭牌拜師儀式”在遼寧省圖書館舉行。

      古籍修復傳習所,顧名思義,就是以“師徒傳承、口手相授”形式來培養古籍修復人才的場所。以往的古籍修復人才培養,主要是舉辦培訓班集中授課,存在著時間短、基礎不牢、知識體系不完備等問題。而開設古籍修復傳習所,則旨在建立古籍修復人才培養的長效機制,推動我國古籍修復事業持續發展。

      加快培養古籍修復人才,時不我待。浩如煙海的古籍不可再生,不僅具有傳遞知識的功能,而且是記載歷史、傳承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歷史的見證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必須正視的事實是,目前我國圖書館收藏的古籍中,損毀和自然老化的現象非常嚴重,亟待解決。這類新聞時有所聞,比如今年4月有報道稱,四川涼山50萬卷彝族古籍老化破損,搶救性保護已刻不容緩。

      要修復亟待保護的古籍談何容易?據最近召開的中國古籍保護工作會透露,我國目前普查了3000多家圖書館,館藏古籍已達5000多萬冊,而古籍修復師卻嚴重匱乏。一些省圖書館也就兩三名古籍專業人員,古籍保護工作“捉襟見肘”,古籍修復速度,遠遠趕不上古籍折損、老化的速度,如何延續民族文化、文明火種?加快培養古籍專業人才,顯然是當務之急。

      除了培養人才,還得提高古籍保護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有尊嚴、有前途。古籍保護者被稱為給古籍續命的“書醫”,承擔著整理、修護中華民族數千年文化、文明成果的神圣使命。然而,他們的工作常常不受重視,認為不過是修修補補的“雕蟲小技”,不能算做學問。故在工資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書醫”常常備受冷遇,何來長期坐“冷板凳”的耐心與毅力?

      如果既差人又差錢,古籍保護欠債會越積越多,以致難以彌補,民族文化與文明就可能出現斷層,子孫后代的精神就可能無所皈依。所以要提高孤燈清影、皓首窮經的“書醫”們的待遇和地位,相關部門也要改變“重面子,不重里子”的做法,對古籍保護事業及保護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對古籍保護這類隱性政績增加投入。(何勇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