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工地現400余座古墓 出土銅鏡紋飾優美光澤照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10-16]
昨日,荊州博物館考古勘探隊透露,荊州區楚源大道荊州中學新址工地上,發現400余座古墓。
記者在工地看到,一邊是樁機在打樁,一邊是考古工作人員在挖土發掘,地面用白線畫出很多記號,一些墓室業已挖出??脊努F場負責人田勇介紹,實際勘探面積約5萬平方米,有古墓400余座,從戰國到宋代都有,年代跨度長,序列基本完整,文化發展和演變脈絡清晰,可以說是一部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書。
考古區域西側發現目前最大一座古墓,墓室長7米,寬6米,還有一條6米長墓道,是戰國時期古墓。該區域內80%以上都是戰國、兩漢時期古墓。東側發現一座磚室墓,呈拱形結構,3米多長,2米寬,為宋代墓,用“楔形磚”一塊一塊搭建起來的拱形結構千年不倒。
因盜墓嚴重,墓地出土文物不多,以陶罐類生活器具為主,共160余件。較有價值的是東漢墓中出土的一面銅鏡,直徑19.4厘米,保存較好,紋飾優美,質地優良,光澤照人。
田勇稱,這些墓地為研究郢城歷史變遷與考古學文化發展之間關系提供了極好例證。(記者羅序文、通訊員伍丹、祈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