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百余名文物專家齊聚三星堆 “問診”中國文物修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9-19
    廣漢9月18日電 (記者 徐楊祎)18日,第十二屆全國文物修復技術研討會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召開。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農業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三星堆,“問診”中國文物修復事業。

      本屆研討會的主題是“出土青銅器的利用保護”。與會人員就銅、鐵、紙、絹等不同質地文物的修復保護技術、3D掃描等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等主題展開了深入的探索。研討會總結了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的成績和經驗,分析了新形勢下文物修復保護工作的任務和目標,提出了現階段新體制下文物保護修復工作的辦法和措施。

      據國家文物局調查顯示,全國文物系統3000多萬件館藏文物中,半數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損。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文物工作已進入預防性保護階段,而中國仍停留在搶救性保護階段,也就是說“快不行了才去救”。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文物修復師的缺乏。據估計,中國真正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人員,全國也不過2000人。行業標準缺失、培養機制不健全、職業社會地位低是阻礙當前文物修復師培養的最根本原因。

      在此次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此呼吁,中國應加快建立完善文物修復行業的相關規范和標準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職業評定體系,鼓勵發展多種模式的人才培養體系,突破“師傅帶徒弟”的傳統技藝傳承方式,切實解決文物修復師在學術、社會、經濟地位方面的“三無”窘態,以促進全國文物修復隊伍的建設發展。

      針對文物修復師培養難題,三星堆遺址管委會主任闕顯鳳也分享了三星堆博物館的相關經驗:多元化人才培養,項目制管理,靈活考評體制。在館內原有的文物修復師一帶一培養模式基礎上,與四川藝術職業學院等高校開展館校人才培養合作,博物館作為學校的實訓基地,學校又為博物館提供人員進修培養與人才供給;同時,博物館還與三星堆古蜀文化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制合作,通過項目制合作,整合技術、人力和市場資源,同時發揮公司化與項目制經營優勢,打破體制藩籬,有效提高文物修復師勞動回報率。

      據悉,目前三星堆博物館已修復的可移動文物包括國寶級文物青銅神樹、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縱目面具、玉璋、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等,以及眾多的青銅人頭像、青銅面具、金器、玉石器、陶器等。(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