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九原崗《狩獵圖》確認為北朝壁畫墓考古標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4-02]
3月31日,備受海內外考古界關注的忻州九原崗北朝晚期壁畫墓考古又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總編輯葛承雍在實地考察了九原崗北朝晚期壁畫墓中的《狩獵圖》后,以“六美”稱贊了它的價值與意義,并確認九原崗北朝晚期壁畫墓為新發現北朝壁畫墓的考古標本。
葛承雍稱,從北朝開始中國壁畫“應物象形”寫實技巧得到了充分發揮,或許是吸納了外來繪畫的有益因素,極大地豐富了墓葬壁畫的面貌,與以前相比圖像藝術視覺更加精彩,使九原崗北朝晚期壁畫墓呈現了6點價值與意義。1.神異畫的幻化美。畫中至少兩個神獸是依據《山海經》中描述而創作,一種是專食虎豹的馬稱作“駁”;另一種是食蛇的怪獸叫做“疆良”。2.狩獵畫的動態美。北朝圍獵練兵、軍旅出獵沿襲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習俗。3.動物畫的意趣美。表現了捕獵時的馴禽與獵人的關系。4.人物畫的傳神美。墓道里幾十個人物不分主次,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一筆畫就,將人物的神態表現得十分生動。5.風景畫的意境美。用散點透視法構思風卷云舒的遠山,在山腳點染樹木草叢,每個段落都將主峰與諸多輔峰組合起來。6.服飾的時尚美。壁畫中的服飾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顯示了精兵猛將的威武強悍。(記者 孟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