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天長出土文物200余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3-19]
合肥3月18日電 (倪欣然)記者18日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宿揚高速(安徽宿州至江蘇揚州)安徽天長段經搶救性考古挖掘,已出土文物200余件,清理出古墓葬22座,時間從戰國晚期至東晉,跨度約700余年。
據此次考古領隊王志先生介紹,截至目前,本次考古的主路線已經勘探完畢,仍有少量收尾工作正在進行。共發現文物點4處,分別為平安虎山、關塘隱庵、石梁西泉翟莊和鄭集大董莊;古遺址1處,為秦欄周莊。
王志介紹,此次出土的文物主要為陶器、琉璃器、鐵器、瓷器和少量的銅器等,除了少數的精品,如琉璃璧、戰神蚩尤像銅帶鉤、東王公西王母銅鏡、雞首瓷壺、瓷碗等,其他多數為殘片。
王志說,本次發掘的墓葬出土了不同時期的文物,相隔幾百年,跨度之大值得探究。最早為戰國晚期的1座,西漢早期墓葬2座,西漢中晚期16座,東漢早期1座,最晚的墓葬為六朝東晉1座。
王志告訴記者,安徽天長地區的漢代墓葬較多,本次出土的漢代文物也印證了漢朝時期高超的藝術水平。
據悉,宿揚高速公路是安徽與江蘇兩省規劃建設的省際高速公路,2013年10月,為配合公路建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天長博物館聯合對宿揚高速公路天長段進行了考古勘探。(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