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兔子山遺址候選2013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3-06]
日前,筆者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獲悉,湖南益陽兔子山考古遺址入選2013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已在中國文物信息網上公布并開放公眾投票。一同入圍本次評選的還有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新發現、山東臨淄齊故城戰國冶鑄遺址等47個候選項目。
兔子山遺址位于益陽市赫山區三里橋鐵鋪嶺社區,資水與蘭溪河交匯處一條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山岡(鐵鋪嶺)上。遺址于20世紀80年代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時代定為東周至漢代。從2013年5月開始,為配合益陽市房地產項目的建設施工,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益陽市文物處一起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兔子山考古遺址共發現古井16口,出土簡牘1.3萬余枚。其中3號井出土簡牘數量最多,有8000余枚;6號井次之,有1000余枚;其他幾口井出土簡牘數量較少,且多殘斷、破裂。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著名簡牘研究專家張春龍介紹,從整理情況看,1.3萬余枚簡牘,其年代橫跨戰國、秦、兩漢直到三國孫吳時期,其中以兩漢時期數量最多。簡牘中發現了“建平”“延平”“元始”“建安”“嘉禾”等多個年號,具有重要價值。簡牘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司法等多個方面,尤其是3號井中的簡牘,已確定是西漢晚期劉姓長沙國益陽縣衙署檔案,具體內容分為司法文書和吏員管理。對兔子山遺址的考古發掘,國內考古界投來熱切的目光——簡牘留下的史料不僅對解讀中國古代史給出了極為重要的佐證和依據,而且可以填補我國漢唐縣城考古的空白。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長郭偉民介紹:“兔子山遺址未間斷地保留下了戰國、秦、兩漢、三國孫吳時期的遺跡遺存,包括古城、古城壕、衙署遺跡,遺址區古井、地貌、水系等基本格局2000年來演變的歷史痕跡清晰可見?!彼硎?,這種考古遺址在全國十分罕見,是湖南乃至全國城市考古學研究不可多得的遺址,也是探索益陽2000年歷史發展的活標本。
從之前湖北出土的簡牘可以確定益陽在戰國時期就已建縣,是湖南最早設立的縣城之一。而傳世文獻中關于益陽的記載極少且非常簡略,只是記明益陽為長沙所轄,至于益陽縣的幅員、人口、物產等均無記載。
張春龍介紹,通過這次考古發掘,可以明確鐵鋪嶺城址是楚、秦、兩漢、三國吳各朝益陽縣衙署所在地,各時期的簡牘可以彌補歷史文獻的不足,既可編綴益陽的遠古歷史,也可以推而廣之,據之研究各朝郡(國)、縣、鄉、里(亭)的政治、經濟、司法制度,了解基層社會的運作和普通吏員、百姓的生活情況。
據益陽市文物管理處主任曹偉透露,兔子山遺址作為益陽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市政府已決定對它進行原址保護,目前正在編制保護方案。(張 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