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秦陵博物院:"兵馬俑芽孢桿菌"不可能是1號坑的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2-24
    19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宣布,該院劉波團隊從秦始皇兵馬俑1號坑土壤分離的FJAT-13831T菌株,為世界上首次發現的一種地球微生物——芽孢桿菌屬的新種,被命名為兵馬俑芽孢桿菌。

      兵馬俑芽孢桿菌論文的發布,引起廣泛關注。而《華商報》記者采訪福建省農科院有關人士時卻被告知,兵馬俑芽孢桿菌新種所取的土壤樣本,與兵馬俑及兵馬俑坑沒有關系,樣本來源竟然是研究人員在參觀兵馬俑后從鞋底上刮下來的土。

      秦陵博物院:

      不可能是兵馬俑1號坑的土

      兵馬俑雖然參觀者眾多,但想從坑內取走土卻并不容易。秦陵博物院總工程師周鐵說,游客參觀只能在護欄外觀看,一般人都不能到兵馬俑坑里面去。如果有研究需要,經過批準之后才能到坑里面去,取土同樣需要經過批準。

      周鐵表示,秦陵博物院從來沒有與福建省農科院合作過,更沒有給他們提供過土樣,福建省農科院所說的土不可能是兵馬俑1號坑的土。

      福建省農科院宣傳部長:

      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了誤會

      既然不是從兵馬俑一號坑取的土,那么,該實驗的土究竟從何而來?查閱報道的來源,均出自福建省農科院宣傳部部長黃獻光。記者聯系上黃獻光后,他稱與研究團隊核實后才知道,該土的土樣來源并非1號坑。

      黃獻光說:“2010年5月,農科院微生物研究團隊到陜西等地采集土壤中的芽孢桿菌之后,到兵馬俑遺址參觀,在走過參觀道后,從鞋底刮取了1克土壤樣本,至今大部分樣本仍完整保存在實驗室,少量用于分離實驗,采集者未進入坑內?!?br/>
      黃獻光在給秦陵博物院的說明中致歉說:“新聞稿(該院19日給媒體提供的)‘坑內土壤’是本人未核對研究專家,為避免誤解菌株是兵馬俑身上,而按芽孢桿菌存活于土壤的常識加注‘坑內土壤’,但本人未到過(兵馬俑)館缺乏現場感,出新聞稿后,反而造成公眾誤解,不夠嚴謹,特向博物館致歉?!?br/>
      黃獻光說,由于他沒有看過兵馬俑,所以也不知道游客是不能下坑的,也不能取土的,是自己不小心造成了如此的誤會。

      鏈接

      芽孢桿菌是一類能產生芽孢的細菌,是人類重要的微生物資源,應用于食品、農業、工業、醫學、冶金、環保、軍事等。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保鮮、生物降污、益生菌、酶制劑、飼料添加劑等一系列農業活菌制劑,90%均來自芽孢桿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