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考古所發布2013考古新發現 隋煬帝墓入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4-01-02]
12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雜志社承辦的考古學論壇在京舉辦。此次論壇評選出2013年度6項重大考古新發現——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西安秦始皇帝陵園、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西安渭橋遺址、江蘇揚州隋煬帝墓。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表示,這6項考古成果為2013年中國考古界學術意義最為重要的發現。
甘肅張掖西城驛遺址是黑河流域中游發現的一處馬廠文化晚期至四壩文化時期與早期冶銅有關的聚落遺址,考古人員2013年新發現的冶銅活動為揭示馬廠晚期至四壩時期河西走廊地區的冶金特征,為探討冶金人群、礦料來源、產品流通等奠定了基礎,為中國早期冶金技術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湖北隨州文峰塔東周曾國墓地是一處春秋晚期至東漢的墓地。它的發現首次科學、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晚期的曾國墓葬,出土了大批有曾字銘文的銅器,對判定墓葬國屬及墓主身份有重要價值;發掘出土的隨國有銘銅器,對探討曾隨之謎有重大學術意義。
西安秦始皇帝陵園2011年至2013年進行了4項主動性發掘,包括陪葬坑K9901、陵寢建筑遺址局部、陵園從葬墓園小型墓葬和兵馬俑一號坑。在K9901持續3年的整體發掘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研究清楚了陪葬坑的形制、結構以及遺物埋藏情況,在二、三號過洞共出土了1200多件組陶俑殘片,分屬30多個陶俑個體,還發現了燒熔的大型青銅鼎、橢圓形石器、大量鉛塊等,為秦始皇陵考古中首次發現;俑上刻銘“宮藏”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是在成都地鐵建設工地中發現的,經搶救性發掘清理出墓葬4座,出土大量漆木器、玉器等珍貴器物。與會專家指出,特別是木牘、竹簡、人體經穴漆人像和竹木制織機模型的出土具有重要意義。其出土的大量西漢簡牘為四川地區首次發現,醫簡中散失已久的扁鵲學派醫學經典是我國醫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西安渭橋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北郊漢長城遺址北側,共發現3組7座渭河古橋。其中經北京大學碳十四實驗室測定,一號橋橋樁的時代范圍大體在公元前380年至公元330年。專家指出,在如此狹小范圍內探明5座大型古橋在我國考古學領域內尚屬首次。
今年3月,江蘇揚州隋煬帝墓的發現震動國內外考古界。在揚州市西湖鎮司徒村房地產項目建設工地上搶救性發掘過程中,“隋故煬帝”墓志出土后,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對墓葬性質進行初步認定。通過科學考古發掘,可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的墓主為隋煬帝楊廣與蕭后,墓中出土的大批高等級隨葬品等實物資料印證了文獻記載,意義重大深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