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20米手書長卷現身廣東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27]
12月18日,閉館七年、選址于廣東省佛山市西樵山南入口重建的南海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最具看點的“鎮館之寶”莫過于15件康有為真跡書法。據介紹,南海博物館內收藏有康有為字畫、手稿500余件,數量超過上海博物館等對康有為作品的收藏,堪稱目前對康有為作品收藏數量最多的博物館之一。
因“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而聞名的近代名人康有為,出生于廣東南海,也被稱“康南?!被颉澳虾O壬?。20多年前,南海博物館就開始有意識地收藏康有為遺留的字畫和手稿,通過后人捐贈、市場拍賣、友人介紹等途徑收藏,至今已有500余件。
展覽中最受關注的是《行書萬木草堂畫目卷》,堪稱南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是國家二級文物,是康有為于1917年在美國公使館的美森院中所寫的關于中國古代書畫的長篇論著,共約1.5萬字,該卷長超過20米。
長卷按時代順序列出萬木草堂所收藏的從唐至清的中國畫388目,每朝畫目之前各有一段文字,論述該朝繪畫之興衰、特點及影響。每目之下,注明畫的形式(卷或冊幅等)、質地(絹本或紙本),加上品評,比較集中地表達了康有為對唐末以來我國繪畫及其演變的看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康有為的美學思想。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