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石峁遺址首次出土半米多長玉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2-20]
根據最新考古發現,考古學家在我國最大的史前石城遺址——神木石峁遺址的部分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長達50多厘米的玉器,為研究4000多年前古代中國的玉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據研究,這件最新考古發現的長達56厘米的玉器學術名稱為牙璋,是清晚期著名學者吳大澈在《古玉圖考》中根據《周禮》的記述,對照當時的實物命名的。100余年來,這種玉器牙璋已成為形似古代農具約定俗成的名稱。這件新出土的牙璋重約3公斤,寬約10厘米,一邊薄如刀刃。其作為禮器具體如何使用目前尚不清楚。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孫周勇說,在去年石峁遺址的考古發掘過程中,就出土了玉鏟、玉璜等6件完整玉器。這次出土的牙璋是第一次科學發掘的牙璋,它解決了很多問題,譬如年代、背景及來源等問題。過去大家對牙璋的年代莫衷一是,有說漢代或西周的,有說商代的,這次從地層學上給了一個明證,即距今4000年前。
神木石峁遺址是中國北方地區一個非常重要的玉文化區域中心,曾經發現、出土過大量精美的玉器,據傳在海外的石峁玉器多達4000多件??脊湃藛T曾在神木石峁一次征集120余件玉器,其中牙璋多達28件,說明當時使用牙璋禮器盛行,反映了以牙璋等為主的石峁玉文化發展的特色。
孫周勇說,玉器除了數量大之外,還具有高端奢侈品的特點。從現存的史前玉器來看,在古代中國的范圍內,至少可以看到神木石峁已經和良渚文化、齊家文化等4000年到5000年前較大的部落集團(或者酋邦)之間,已經存在著較明顯的聯系。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