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北大校園內新添了兩座漢白玉石牌坊,文物愛好者指出,兩座石牌坊疑為圓明園的流散文物,是仿西湖十景的其中兩景“斷橋殘雪”和“柳浪聞鶯”中的一部分。
圓明園流散文物怎么去了北大?石牌坊被打眼后用鐵柱支起,這是在破壞文物?兩座石牌坊近日引發了社會關注。
石牌坊上有乾隆御筆“斷橋殘雪”
在“夢回圓明園”網站,近日有網友貼出圖片稱,北大校內立起了兩件出土的石牌坊文物,與圓明園仿西湖十景的“斷橋殘雪”和“柳浪聞鶯”兩處景致十分相似。同時提出質疑,支撐石牌坊的四根鐵柱,采取直接在文物上打眼的方式焊接,此舉有破壞文物之嫌。
日前,《法制晚報》記者在北大朗潤園的一座石橋前,找到了一座石牌坊,看到坊楣上書有“斷橋殘雪”四字,上方還有“乾隆御書”四字的印。坊陰則刻有乾隆御制詩,“在昔橋頭密雪鋪,舉頭見額憶西湖。春巡幾度曾來往,乃識西湖此不殊?!?br/>
該石牌坊兩側沒有網友提到的鐵柱支撐,但在兩根柱子的楹聯上方,記者看到了長、寬均約10厘米左右見方的一塊“補丁”痕跡。這是此前協助其立起來所用的四根鐵柱的支撐結合點。
在未名湖西北方向的考古文博學院附近,矗立著另一座石牌坊。對應“斷橋殘雪”,此處石牌坊應為網友指出的“柳浪聞鶯”。
高兩米有余的兩根漢白玉柱子的楹聯上方,用四根鐵柱傾斜著支撐。兩側石柱上方均有一道長約半米的凹槽。
“石牌坊不完整?!币幻苑Q畢業于考古文博學院的北大校友稱,兩根柱子中間上方缺失了乾隆題字的部分,也就是石牌坊的坊楣。四根鐵柱使其看上去頓失美感。
兩座石牌坊,到底何身份?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圓明園的仿西湖十景中,“斷橋殘雪”和“柳浪聞鶯”兩景中各有一座石牌坊,建于乾隆二十八年,即1763年。兩座石牌坊坊楣分別提有“斷橋殘雪”和“柳浪聞鶯”的乾隆御書,坊陰則有乾隆御制詩各一首。這是圓明園內仿西湖十景中僅有的兩處留有文字的文物。
北大校園內的這兩座石牌坊,是否就是圓明園的流散文物?
日前,記者前往圓明園遺址公園,在流散文物展區中看到了一題有“柳浪聞鶯”四字的漢白玉坊楣,標注長270厘米,寬75.5厘米,大小剛好與北大內缺失坊楣的石牌坊相契合。該文物的捐贈單位就是北大,時間為1977年10月。
圓明園管理處文物科一名秦姓科長告訴記者,現立于北大校內的兩座石牌坊構件是在2012年出土于朗潤園,“當時的朗潤園正在施工,有文物愛好者打來電話告訴了我們這件事?!鼻傻氖乾F在園內展出的“柳浪聞鶯”坊楣也同樣出土于此地。
圓明園工作人員實地查看后,管理處主任曹宇明表示,兩文物是否屬于圓明園流散文物還不能確定,此事已上報北京文物局,正等待專家對其進行鑒定。若鑒定結果確認兩座石牌坊為圓明園所屬,將就此與北大校方進行溝通,協商如何保存。
北大對此未直接回應,只稱近期在朗潤園環境整治和修復改造過程中,比較完整地發現了“斷橋殘雪”等遺存遺跡。
鐵柱做支撐,文物遭破壞?
●網友提供的圖片顯示,支撐石牌坊的鐵柱是直接在石牌坊上打眼連接,記者探訪中也發現類似痕跡,校方如此操作是否欠妥,有無破壞文物之嫌?
昨日,北大校方表示,在專家的充分論證下,依據文物部門已有原則,采取慎重的態度,以保護現狀文物保護單位整體性為原則,進行了妥善修復和發現地原址恢復工作。
記者追問原址恢復工作是否存在直接打眼等破壞方式,截至記者發稿,北大未對此進行回應。
北京市文物局今天上午回復本報時表示,在查閱后確認,目前文物局并沒有收到圓明園和北大雙方上報的相關文物材料信息。文物局將會對發現的文物遺跡進行了解調查。
另外,針對北大校園內出現圓明園相關文物,市文物局表示,此問題屬于歷史遺留問題。圓明園被毀后,一些園內石料、設施被挪為建筑或其他用途。因此,即使所發現的文物如果被證實為圓明園的“物件”也不稀奇。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