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秦始皇帝陵考古新發現兩類陶俑 身上有"宮藏"文字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1-03
    秦始皇帝陵“百戲俑坑”考古工作近期基本結束,新出土兩類陶俑,其中一類俗稱“泡釘俑”。俑身上首次發現的“宮藏”文字表明其身份尊貴,為研究“秦俑家族”和秦宮制度、尤其是娛樂藝術和時尚生活等提供了鮮活的珍貴資料。

      根據考古修復工作得知,在“百戲俑坑”第三過洞中命名為2012第4號俑的陶俑,通常又俗稱泡釘俑。其修復后通高1.57米(不含頭部),其中身高1.54米,腳踏板厚0.03米。該俑整體呈站立姿,身體稍向左側扭轉,左手臂上舉,右臂搭于胸前右側,雙腿分離,略呈小弓步;上身著衣,下身著裳。

      專家介紹,該俑的上衣由主體、兩袖組成,在主體開襟、下邊緣處有純(仿真衣服的錦邊),袖口也有純,上衣從后背處開合,左側衽壓右側衽,上衣的肋部飾有一條帶子,從肩部向下飾有9列圓形泡飾。其下裳則是由裳的主體及腰帶構成,裳主體的外觀呈上小下大的圓桶狀,腰帶被上衣遮蔽,僅露出帶結,在左腹前部,帶環呈滴水狀;下裳后側面有一處戳印的文字,前一字為“宮”,后一個殘缺,但從大體輪廓和主要結構上判斷為“臧”字。

      專家考證認為,泡釘涌本身屬于秦俑家族的新成員,其制作、工藝以及姿態技藝、服飾藝術等都是嶄新課題。同時,作為百戲俑身體上首次發現的“宮藏”(通“臧”)兩字,不僅是其來源的證明,更是整個百戲俑群體身份尊貴的佐證,對于研究秦俑家族的身世等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在類型和文字上的重要突破之外,泡釘俑由于在考古過程進行了現場保護,其彩繪研究也有重要發現。根據專家描繪,陶俑下肢及腳的彩繪分為兩層,上層為白色,涂刷的白色顏料為骨白,底層為黑色的生漆;下裳的彩繪為兩層,底色呈黃色,顏料鐵黃,表層為白色,顏料為骨白;上衣的彩繪目前保留為一層紫色,采用平涂方式,但有明暗與濃淡之分,上衣的四個圓泡之間繪有八角紋。下裳的彩繪層上繪有黑、白、灰三色紋樣,繪畫工藝有勾、描、填、點等方式。上衣與袖口的邊緣純部,有仿錦類絲質的紋樣,以帶狀幾何紋為主,單體幾何紋,枝葉紋等作為輔助紋樣??傊?,該俑除腳踏板外,通體涂彩繪。

      百戲俑坑中還出土了一類雙手伸直交叉腹前的短裳陶俑。作為同樣出土于第三號過洞西部的第3號俑,其修復后通高1.6米(不含頭部),其中身高1.57米,腳踏板厚0.03米。該俑整體上呈站立姿,兩臂于腹前交抱,兩腿分開;上身赤裸,下身著裳,裳由主體及腰間的腰帶構成。下體等部分在彩繪下的陶胎本體均為青灰色,上身及上肢呈磚紅色;陶俑通體涂有彩繪,主要以白色為主,裳的彩繪僅存局部,腰帶表面殘存黑色的生漆,而白色彩繪就涂在生漆表層;上身的彩繪顏色偏黃。專家認為,通過觀察彩繪,均可觀察出彩繪涂刷的方向與紋路,這對于秦俑研究的精細化具有重要意義。

      秦始皇帝陵9901陪葬坑(俗稱百戲俑坑)發現于1999年3月,已進行過兩次試掘。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組隊,對其進行整體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880平方米。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