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出土文物文獻可助推中國美學史研究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10-07
      出土文物器皿和出土文獻資料所蘊藏的文化—美學含量,對于中國美學史的研究有重要價值。近幾十年來出土文物(文獻)的新成就,實證性地為中國美學史的“新學問”,提供了“新發現”,使得研究者重新面對和考量已有的對象和結論。王國維所提出的“二重證據法”,陳寅恪所闡釋的“三類比較論”,對于近、現代宏觀學術理念和方法論具有嶄新的意義。地下和地上,出土和傳統,文獻和實物,或互證,或反證,或補證,其近緣關系,為深刻意義上的現代學術轉換亦即歷史維度——審美維度的價值重構奠定了基礎。出土文物(文獻)從多方面對中國美學史的基本經驗產生早期積淀,形成諸多審美原則,從而在審美的普適性上澤被深遠。

      20世紀以來,中國文物、考古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有些成果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大量出土的文物器皿以及附著其上或單獨呈現的文獻資料,文化——美學含量十分豐富,對整個文化界的繁榮、發展是有力的推助。殷墟甲骨的發掘,成就了一門古文字學——甲骨文的形成以及殷商史的研究。敦煌藏經洞的意外發現,加速了敦煌學的形成。漢畫像石為漢代美學研究打開了通道。南京西善橋出土的竹林七賢磚雕,為《世說新語》的傳世紙本提供了鮮活的標本。幾十年來,馬王堆、法門寺、曾侯乙、郭店楚簡、上博楚簡等,掀起了一波接一波的文化熱,并成為新學科、新學問。

      摘自吳功正《出土文物(文獻)與中國美學史》,原載于《齊魯學刊》2013年第1期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