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作家馬伯庸一篇題為《少年Ma的奇幻歷史漂流之旅》的博文,讓河北冀寶齋博物館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博物館中年代穿越、造型奇異的藏品,讓人們直稱“毀三觀”。據相關領域專家介紹,館內數萬件藏品均為贗品。冀州市10日下午通報,冀寶齋博物館閉館進行整頓,摘除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所有授予的牌子,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整改。
□事件
專家稱館內藏品市面上有的是
冀寶齋博物館位于河北省冀州市(縣級市),衡水湖畔南岸,由冀州市二鋪村興建,屬村集體所有,2010年7月正式開館。自1970年至今擔任該村村支書的王宗泉任該館館長。
據該館總顧問魏英俊介紹,這個博物館有瓷器、青銅器、金銀器、玉器等4萬多件藏品,是王宗泉近30年逐漸買來收藏的。魏英俊稱:該館有幾十件“元青花”,其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全國聞名。
記者采訪了河北省文物鑒定中心研究員、古陶瓷鑒定專家穆青。他說:“這個博物館正式開館前,我和另外一個專家去鑒定過一次,在館長王宗泉的辦公室和庫房放的東西沒有真的,都是現代新仿品?!蹦虑啾硎?,他所看到的冀寶齋的藏品市面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說:“我們看過展品,東西肯定都不對,那些元青花沒有真的。冀寶齋自稱的元青花的數量比全世界的總量還多。他們說,你們官方不認,我們自己認?!?br/>
魏英俊承認有些展品他們也無法確定真假。
冀寶齋未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冊
“冀寶齋博物館沒有在河北省文物局注冊,沒有走過手續,不是正式注冊的博物館,他們自己弄個牌子就招呼起來了?!睆埩⒎秸f:“民間博物館正常應在河北省文物局做展品的登記,說明文物合法來源等?!?br/>
“現在是他們自己在弄,他們自己在造勢,自己在編故事呢?!睆埩⒎秸f。
記者在冀寶齋博物館辦公室看到了由冀州市民政局2011年8月25日為其頒發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法定代表人是王宗泉,業務主管單位是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記者隨即采訪冀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國棟,他表示,當年因為業務主管部門冀州市文廣局審查同意,要求在民政局注冊,他們對照條例都符合條件就通過了。
然而,冀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張慶振說,冀寶齋博物館建設的時候就沒經過冀州市文化部門,沒有冀州市文化部門的手續。2007年建成以后,他們要文廣局按照在民政局登記注冊的要求為其提供補辦手續,當時機構也不健全,不知道民辦博物館有哪些具體的條件,所以為其補辦手續時就只是做了一個初審,即有場地,有藏品。
□質疑
冀寶齋如何成地方文化名片
在冀寶齋大門上,赫然掛著河北省省級科普基地、河北省少先隊實踐教育基地、衡水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級3A旅游景區等牌子。地方官員也表示,該博物館是一張地方文化名片。
魏英俊說:“我們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人類文明,是該博物館獲此殊榮的原因,近一年內有三四千學生前來參觀,接受教育?!?br/>
那么這些牌子是否是真實的?共青團河北省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頒發牌子時,是地方推薦的,并沒有到實地去過,只是覺得這是個給孩子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場所。
河北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審批程序首先是市科技局推薦,然后組織專家考察,然而評委中就沒有搞文物的,對展品的真假沒有鑒別能力。
但是,魏英俊認為,建館是出于對中華民族古老瓷文化的保護弘揚,這也是建館的宗旨所在。該博物館搭建起一個平臺,供人們鑒評和研究,以探明究竟,求得迷解,沒必要對展品的真假吹毛求疵。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