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團伙盜掘濟北王墓險得手 珍貴文物亟需設防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3-21]
3月19日上午,濟南市長清區法院開庭審理了劉長海等11人特大盜竊國家重點保護文物案。令人吃驚的是,團伙11人都是農民,幾乎沒有什么盜墓經驗和裝備,竟然差點得手。此前的3月11日,該區法院審理的盜竊佛頭案,竟然是兩個外省的小伙子在網上聯系好后,一起到長清作案,而且盜竊成功。這兩起案件都指向一個嚴峻的問題:一些珍貴文物,還處于“不設防”的狀態。
在長達一上午的法庭調查和辯論中,法庭理清了劉長海等11人盜墓團伙作案的全過程。從事個體經營的長清區50多歲的農民劉長海,去年8月份認識了來自嘉祥縣、60歲的史衍順,二人聊起發財的路子,逐漸聊到了盜墓上。其后,劉長海先后找來了6人,史衍順從濟寧找來了3人,逐步實施盜墓計劃。他們考察了長清區的不少文物古跡后,最后把目光盯在了屬于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的濟北王墓。這一墓地位于長清區歸德鎮某村,在文物保護標志13米遠的地方,有一個在建的農家小院。劉長海等人給戶主7000元錢,找來鐵鍬、短柄鎬等工具,開始在院內打洞。至案發時,他們向下縱深打洞7.5米,又橫向打洞8米。由于他們頻頻在夜間施工,引起附近村民警覺,最后他們不得不放棄。
在庭審結束后,記者采訪了劉長海,這位看似樸實、身材矮小的農家男子自稱很后悔。記者問他:“怎么想起盜墓的?”他漠然地回答:“聽說墓地里可能有寶貝,就商量著一起干了?!薄澳悄銈冇袑I挖掘技術和設備嗎?”“史衍順懂一點技術,我們本地的這些人都不懂。感覺就是挖洞,沒多少困難,靠鐵鍬等工具就開始干了?!薄澳悄銈冎肋@個墓地的文物價值嗎?”“不知道?!蓖ㄟ^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因為想發財,幾個人一商量就干起了盜墓的勾當,雖然沒有技術和專業設備,但他們似乎沒有遇到什么困難。
今年3月11日,長清區法院還公開審理了類似一起案件,一審以盜掘古文化遺址罪判處崔景順有期徒刑12年,判處陳冬華有期徒刑11年。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4月份,家住天津、28歲的崔景順和家住江蘇、30歲的陳冬華在網上認識后,二人認為長清區文物古跡多,于是相約來到長清區,購買了電鉆等工具,四處踩點尋找作案對象。他們先到歷城區仲宮鎮太甲山摩崖造像處,用交替打孔方法盜竊頭像,因鉆機燒壞而未遂。同年7月9日,二人又竄至長清區五峰山蓮花洞石窟造像處,將封堵的洞口下方砸開一個71厘米寬48厘米高的缺口,盜竊了屬于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北朝時期佛頭兩尊。后據二人交代,他們作案過程中,似乎也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
崔景順、陳冬華都是高中文化,史衍順等多人是文盲,他們靠鐵鍬、短柄鎬等簡單的工具,至多用個電鉆,就可以打起省級、國家級珍貴文物的主意,甚至盜竊得手。這兩起案件足以說明目前文物保護力度不夠。審理過多起類似案件的長清區法院刑庭法官李虎分析說,由于像長清這樣歷史悠久的地區,文物古跡眾多,點多面廣,也給文物保護帶來不少困難。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