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千年瑞獸生于秦漢埋于西晉?專家:埋藏或在北宋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3-01-11



    江水初蕩潏,蜀人幾為魚。向無爾石犀,安得有邑居

    ——唐 岑參 《石犀》

    君不見秦時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杜甫《石犀行》

    籌邊舊式傳銅馬,吊古新詩問石犀 ——元 袁桷

    瑞獸外觀

    年代:根據出土情況判定石獸埋藏時間約在西晉,初步推測其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漢時期

    外形:頭部略呈圓錐形,刻有較清晰的耳朵、眼睛、下顎以及鼻部局部裝飾簡單的卷云圖案,軀干部分豐滿圓潤,四肢短粗

    體積: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

    復原:目前復原的難點主要是紅砂巖容易風化,導致剝落

    幾種推論

    市考古隊

    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漢時期

    埋藏時間約在西晉

    專家譚繼和

    制作時間或在東漢

    埋藏時間或在北宋

    市民符順濤

    李冰留下“石犀”

    “石獸”出土以來,一直是全城熱議的焦點。昨日下午,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現場發布會上為“石獸”給出了初步斷代——它生于秦漢時期。不過,對于“石獸”何時埋于地下,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斷為“西晉”,而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等專家給出了“或埋于宋代”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出差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昨日也特意來現場一睹“石獸”真容。

    千年神獸 或“生”于秦漢埋于西晉

    昨日下午2點半,現場發布會開始。負責此次考古發掘的現場領隊、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助理研究員易立,就向大家介紹了市民最關心的“石獸”的情況。去年12月中旬,在一次對探方進行擴方時,考古隊員發現了“石獸”,“當時這里還是電信大樓的基礎樁,我們把基礎樁破碎掉以后,發現有比較完整的地層,地層下面有一個坑,石獸在坑里面埋著的?!薄案鶕鐾燎闆r判定石獸埋藏時間約在西晉,其制作年代遠遠早于西晉,屬于秦漢時期偏早的藝術品,因此初步推測其制作年代可能在秦漢時期?!?br/>
    易立透露,他們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在于石獸的復原,“接下來會采取科學手段,對紅砂巖進行加固處理?!?br/>
    專家還原 東漢雕刻一度“走失”

    “出土的‘石獸’應該可以確定是‘石犀’!”昨日,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著名歷史學家譚繼和,在初步查閱歷史記載后推測,這只“石犀”應該與《蜀王本紀》中記載的“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有關?!昂笕嗽跂|漢時期,根據此事雕刻了五只石犀以‘鎮壓水精’,放置于今天的‘將軍衙門’附近,該處當時又叫‘龍淵’,是錦江流入少城的水脈,多年后,這里還建過‘龍淵寺’等寺廟?!倍度A陽國志·蜀志》記載的“石牛門”中的“石?!奔词恰笆?。后來,不知何故,其中一只石犀丟失了,“可能就是今天挖出的這只”。不過,在五代時期前蜀皇帝王建即將登基之時,它又被作為“瑞獸”尋了出來,供奉安置于宣華苑東門,即后來的“瑞獸門”,“因此,石犀才最終來到了這里”。

    “我推測‘瑞獸’是在宋滅前蜀的時候,隨著宣華苑的沒落而被埋葬?!弊T繼和表示。

    面對萌獸 市民紛紛給“鑒定”

    在本報官方微博發布“石獸”真身圖片后,就有網友猜測是“河馬”“大象”,也有猜測是“豬”。不過,目前更多人更傾向是“犀”。因為“石獸”身材圓潤,萌態十足,很多年輕網友還給它取了諸如“萌獸”“小犀”之類的可愛名字。

    昨日,熱心讀者符順濤老先生打進本報熱線,推測出土的“‘石獸’就是李冰留下的‘石犀’”。年近七十的符順濤目前是四川省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分管文物鑒定方面的事宜,“這應該是李冰用于鎮水的瑞獸,雕刻年代是在秦代,根據石獸所用材質紅砂石,應該就取材于龍泉山區,雕刻好以后通過水路運抵該處,以前水路可以通到青石橋的?!备鶕妨嫌涊d,李冰當時運了兩個石犀到成都,于是符順濤還大膽揣測,“另外一只可能在溫江郫縣,因為當時那邊的水路也很豐富”。

    人物

    故宮博物院院長

    現場“看望”石獸

    現場發布會結束后,只見成都博物院院長王毅帶著一行人來到考古發掘現場。原來,正在成都出差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聽說“石獸”出土消息后,特意和省市文化部門領導一同來看望“真身”。

    “很完整嘛!”單霽翔圍著“石獸”觀察了一圈后,對其保存的完整度給予肯定,“這在一定意義上填補了中國雕塑史的這片空白,意義特別重大”。應該對石獸“抓緊進行更穩妥的保護辦法,特別是表面的一些傷害”。

    網友建議

    對于“石獸”將來的去向,有網友建議:“建議原地復活,就在原地展示,可建一個3-5米的石墩,讓犀站在他千年守護的古城上,庇護千萬民眾。四川大劇院修好后,還是讓犀回來成為建筑的一部分,成為建筑人文和精神的一部分?!?br/>
    同步播報

    天府廣場出土物

    戰國至明清一脈相承

    在此次為期4個多月、發掘面積達43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過程中,除了“石獸”外,還有戰國、西漢、東漢、蜀漢、西晉、東晉、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文化遺存,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瓷器等遺物?!按舜伟l掘的文化遺存呈現十分完整的連續性,為我們研究成都歷史文化提供了多方面信息?!?br/>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出土大量蜀漢時期的精美瓦當,多涂有朱,反映其建筑規模巨大,等級較高,推測該區域在蜀漢時期屬于十分重要的區域”。據專家們推測,“該建筑于西晉時期被徹底毀掉”。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