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臨漳鄴城博物館開館:館藏萬象霞接三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8-17]
邯鄲8月16日電(馬繼前 龐帥)河北省臨漳鄴城博物館16日正式開門迎客,該館將從史前秦漢至東魏北齊,系統展示鄴城文化歷史,博物館將共展出陶器、瓷器等各類珍貴文物300件(組)。
鄴,相傳為黃帝后裔顓頊(zhuānxū)帝孫女女修的兒子大鄴的封地。自春秋時期齊桓公始筑鄴城,距今已有2700年的歷史。戰國時期魏文侯定為陪都,秦漢時期分別是鄴縣和魏郡的治所。曹操曾占據鄴城16年,興霸業、筑三臺,為曹魏王朝的建立奠定基業。自此鄴城先后成為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國都,做為當時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4個世紀。
鄴城遺址在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為全國36處大遺址保護名錄之一。2008年,臨漳縣委縣政府做出建設鄴城博物館的決定,2009年8月動工,于2012年8月16日竣工開館運行。鄴城博物館采用漢代建筑風格,占地65畝,建筑面積5228平方米。
從大門進入博物館院內,首先看到的是該館標志性建筑“人面瓦當”照壁墻,它是仿造鄴城遺址出土的前燕時期半人面瓦飾件以約1:50放大建成。照壁墻上鐫刻對聯:“史越千秋文承一脈,館藏萬象霞接三臺”。
大門內左右由黃沙巖制成的六面浮雕墻,展示的是曹魏都鄴、石虎閱兵、冉閔都鄴、慕容三杰、東魏高歡、北齊高洋等六朝古都鄴城有關的重要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兩側還建有高約11米的兩座仿漢闕和六根成語景觀柱。
博物館主樓仿造鄴南城的正南門朱明門而建,東西長65米,南北寬50米,面積約為鄴北城的千分之一。整個博物館由城樓、城門和城墻共同組成。
主樓內有6個展廳,分別是“序廳”、“第一展廳:中原要地、富庶糧倉——史前至秦漢時期的鄴地”、“第二展廳:魏武雄才、嶄新都城——曹魏時期鄴城”、“第三展廳:民族融合、文化激蕩——十六國時期鄴城”、“第四展廳:隋唐文明之前奏——東魏北齊鄴城”、“第五展廳:中國北方佛都——六世紀鄴城佛教”。
鄴城考古隊首任隊長、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專家徐光冀表示,此次博物館共展出陶器、瓷器等各類珍貴文物300件(組)。作為鄴北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開篇之作,博物館融古典美與時代氣息于一身,功能完善,文物精美,是臨漳博物館歷建設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為傳承和宣揚鄴城歷史文化的良好載體和平臺。(完)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