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283尊崖石刻 崖腳明清建筑遺跡破壞嚴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12-05-17]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從市文物考古所舉辦的第三屆文化遺產宣傳月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潼南縣一處采石點發現了283尊唐至元明時期的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精美絕倫,為研究川東地區的佛教歷史提供了可貴資料。據了解,千佛寺摩崖石刻目前正在申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并有望入選。
考古所工作人員介紹,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位于潼南縣崇龕鎮薛家村1社張家灣北部山腳下。2011年8月,村民開采石頭時,摩崖石刻暴露。市文物考古所的工作人員接到線索,立即對現場進行了勘探和發掘。
當年9月19日至12月26日,工作人員對造像本體及附近崖壁進行了揭露清理、拓片資料提取、圖像志描述、臨摹繪圖及高精度攝影,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聯合對造像進行三維掃描,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介紹,千佛寺摩崖石刻造像呈東西走向,長30米、殘高4米,最低處距地表1.5米,崖腳前有明清時期建筑遺跡,但破壞嚴重。
暴露于崖壁的造像共有43龕,分為方形龕、外方內圓拱形龕、弧形龕、屋形龕等,有各類造像約283尊,文字題記27則??脊艑<覐脑煜耦}材、藝術風格及紀年題記等初步推測,千佛寺摩崖造像最早是中唐時期,一直持續到元明,以晚唐、北宋時期造像為主。
專家介紹,目前可辨認出的晚唐時期的造像有阿彌陀佛五十菩薩、菩提雙樹、菩提瑞像、人形天龍八部、飛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常見的造像組合有一佛二菩薩的一鋪三尊式及一佛二弟子二菩薩的一鋪五尊式。
“規模較大、時代較早、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佛教考古價值?!睂<医榻B,此次發現為重慶地區中唐時期佛教考古研究領域提供了重要資料。千佛寺所在潼南縣崇龕鎮,臨近佛教造像興盛的重慶大足、四川安岳等地,其發現豐富了渝北、川中東部地區的石刻造像實物材料,對研究佛教在川渝地區的傳播路徑具有重要意義,為重慶地區的佛教考古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據介紹,這批精美絕倫的千佛寺摩崖造像,有望入選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